2024年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4-10-31 09:09 来源:教育与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基本信息
(一)专业名称
社会体育
(二)专业代码
670403
(三)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四)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3年
二、职业面向
表1 职业面向表
表2 证书举例
三、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面向体育行业的健身及体育公共场所等岗位,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能,能够从事体育教育、体育健身指导、体育赛事策划与组织、体育科学知识传播、体质监测与评价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
①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3)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①具有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
②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
③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4)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①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专业运动技能;
②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③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
(1) 通识知识:通过教学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能讲10个红色故事。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预防等相关知识;
(3)掌握社会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4)掌握人体测量与评价相关的理论知识;
(5)掌握健康运动处方、竞技运动处方、常见慢性疾病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和方法;
(6)掌握大众体育健身咨询理论的基本方法;
(7)掌握社会体育活动和赛事策划、组织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8)掌握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所涉及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包括技术原理、技术规则、训练方法等。
3.能力
(1)具备探究学习,终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备体育健身项目(包括社区常见运动项目)的运动技能和健身指导能力;
(4)具备各项运动项目的执裁能力;
(5)能够策划、组织、实施大众社会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
(6)能够对各人群或个人进行国民体质测量,并正确分析和评价其结果;
(7)能够根据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处方,并对运动过程中发生的运动损伤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理;
(8)具备健身场馆的管理和运营能力。
(三)培养规格实现矩阵
表3 培养规格实现矩阵
四、课程体系及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依托体育行业发展,按照企业实际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与专业特点,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对接职业标准开发课程标准,聘请体育行业(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合理设置各个教学环节,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实施项目教学。同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之路,构建“课堂与实习实训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结合、在校成长与职场成长结合”的“三结合”(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教学情境与工作场境相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公共基础课程
本专业将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军事理论与训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贵州省情、生态文明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国家安全教育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美育、党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列为选修课。
表4公共基础课课程简介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一般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6门专业基础课程、7门专业核心课程、3门专业拓展课程和5门专业选修课程。
表5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课程转换分析表
1.专业基础课
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大众健身营养学》《运动训练学》《运动保健康复学》《社会体育导论》。
表6 《运动解剖学》课程简介
表7 《运动生理学》课程简介
表8 《大众健身营养学》课程简介
表9 《运动训练学》课程简介
表10 《运动保健康复学》课程简介
表11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简介
2.专业核心课
包括:《篮球》《田径》《体育管理实践与应用》《跆拳道》《运动处方》《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体育概论》
表12 《篮球》课程简介
表13 《田径》课程简介
表14 《体育管理实践与应用》课程简介
表15 《跆拳道》课程简介
表16 《运动处方》课程简介
表17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简介
表18 《体育概论》课程简介
3.专业拓展课程
包括:《健身指导与管理》《健美操》《羽毛球》《足球》。
表19 《健身指导与管理》课程简介
表20 《健美操》课程简介
表21 《羽毛球》课程简介
表22 《足球》课程简介
3.专业选修课程
包括:《体育舞蹈》《排球》《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学》《户外运动》
表23 《体育舞蹈》课程简介
表24 《排球》课程简介
表25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简介
表26 《学校体育学》课程简介
表27 《户外运动》课程简介
4.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包括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劳动教育等。在校内外进行等综合实训。劳动教育、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可由学校组织在体育相关企业开展完成。实习实训既是实践性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应严格执行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高等职业学校社会体育专业顶岗实习标准》要求。
表28 实践教学环节进程表
注: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综合实训课程、实作项目、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
(三)第二课堂
根据《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和《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工作要求,按照《贵州工程职业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要求,编制学生第二课堂教育计划。本专业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列入课程教学计划,学生在三年中通过六个模块的第二课堂培养。
1.模块1: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
(1)学分:1.5学分。
(2)项目及内容:学生入党、入团情况,学生参加党校、团校培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经历,参加思想引领类活动、会议全勤的经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军训、主题班会、团日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思政类讲座等。
(3)培养目标:使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拥护、热爱中国共产党,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实施部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2.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1)学分:2学分。
(2)项目及内容: “三下乡”活动、寒暑假生产实践、社会调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支教助残、社区服务、法律援助、公益环保及其他各种公益活动。
(3)培养目标: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深入认识社会、确认适合的职业、为职场过渡做准备,进而增强就业竞争优势。
(4)实施部门: 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3.科技水平与创新创业能力
(1)学分:1.5学分。
(2)项目及内容: 课题研究、创新创业大赛、专业技能竞赛、能力技能(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普通话等级、职业技能等级),科技类、专业类、创新创业类专题讲座,学业或工作受表彰,创新创业类、专业技能类学生社团。
(3)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创造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等,使学生具备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学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4)实施部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4.人文艺术修养
(1)学分:1.5学分。
(2)项目及内容: 各类文体活动、文艺类等级认证、文艺类专题讲座、文艺类学生会/学生社团等。
(3)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的高素质设计艺术人才。
(4)实施部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5.身心素养
(1)学分:2学分。
(2)项目及内容: 体育竞赛活动,体育类技能等级认证,体育运动队(俱乐部)、心理协会、体育类学生社团,心理健康、体育类专题讲座,晨跑(一学年100次及以上)。
(3)培养目标: 具备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能正确认识自我与评价自我;能正确对待挫折,克服自卑感,乐观进取。
(4)实施部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6.社会工作与团队协作能力
(1)学分:1.5学分。
(2)项目及内容: 社会工作(校外助理)受邀表演、学生干部以及积极策划校内活动,参加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学生会、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艺术团、新闻信息中心等),担任学生干部,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等。
(3)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培养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培养服从指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4)实施部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五、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三年制高职每学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总学时为2650,总学分138,必修学分为123,选修学分为15,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24.38%(由于本专业无公共体育课程,所以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为24.38%,占比稍低)。高职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10.19%。
鼓励将学生取得的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已掌握的有关技术技能,按一定规则折算为学历教育相应学分。
表29 各学期教学活动周安排表
表30 学时安排表
表31 课程结构学分学时统计表
附件:社会体育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六、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1)包括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
(2)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18: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不低于60%,其中专职教师占80%,兼职教师占20%;职称结构:高级职称10%,中级职称30%,初级职称60%;学历结构:研究生学位以上教师占30%。
2.专任教师
(1)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
(2)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3)具有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教育、运动医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
(4)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
(5)3年累计不少于6 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6)教师必须具备“以德施教、扎实功底、方法科学、教学过硬”的水平。
3.专业带头人
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行业、专业发展,能够主动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主要从体育俱乐部、体育行业协会或相关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或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行业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专业教学任务。
5.教师发展规划
(1)应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学历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师职业培养和发展计划。
(2)建立增加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制度保障,加强学界和业界(企业、行业)的联系,探索教师团队灵活发展的模式。
(3)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专业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开拓教师的国际视野。
(4)强化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定期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培训;
(5)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教师通过互帮互助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 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1)校内实训室(基地)基本要求
表32 社会专业实训室配置要求
表33 校内实训室配置
(2)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提供开展进行国民体质监测与评价、运动处方制定、体育活动健身指导,体育赛事活动策划与组织管理活动,实训设备齐全,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和实训规章制度齐全。
4.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其中,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行业政策法规资料、有关职业标准,有关幼儿教育相关、幼儿保育相关的图书等。
3.数字资源配备的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
(五)学习评价
1.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如考查 、考试、顶岗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论文)、社会调查报告、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评定方式。
2.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六)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目标
围绕办学理念、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需要搭建科学合理且相对稳定的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
通过教学运行、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经费、设施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计划修订、实践教学改革、学生日常管理、毕业生质量跟踪、社会和用人单位价等环节进行全方位、分层次、常态化的质量监控与管理,实现以学生为本,以用人单位需求和标准为要,以结果为导向的质量管理目标。
2.质量管理规范
(1)质量管理部门(机构)、制度与机制
①成立专门负责质量监控与管理的部门或机构,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术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②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与管理的规章制度。
③形成日常管理、定点管理和定期管理相结合的质量保障机制(管理机制)。
——日常管理:由学院院长负责对专业教学运行等情况进行日常管理。
——定点管理:由专门的质量管理组织或个人对教学质量控制点进行定点管理;由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组等,个人则有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代表等。
——定期管理:由学院和二级学院组织定期的管理评审、专项评估、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等工作。
(2)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加强对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其主要方式有:
①建立领导听课制度:学院、院系各级领导每学期完成一定的听课任务,以便及时掌握教学一线的信息,把好教学质量关。
②建立专家督导制度:校院两级聘请一些专职教学专家(退休或在职),定期随堂听课或开展其他教学督导工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③建立同行评议制度:教师之间要形成相互学习、交流、竞争、提高的教学氛围,每个教师每学期须完成一定的听课工作量。
④建立学生评教制度:每学期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⑤与业界建立双挂和互动制度:纳入业界对教学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
七、毕业要求
(一)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至少须修满134学分方可毕业,必修学分120学分,选修课学分8学分,素质拓展和职业技能2学分。第二课堂学分4学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为必修)。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作发明、发表论文等,可进行学分替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
表34 学分替换对照表
(二)证书要求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各类裁判员)、职业资格证书(各类教练员)、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至少取得一个。
表35 相关证书
(三)毕业设计
做一份体育赛事活动策划书。内容包含:活动宗旨、目的、活动时间、地点、活动组织机构、活动内容、活动对象、活动规则、报名方式、奖励办法、注意事项等。
(四)顶岗实习报告
认真撰写社会体育系下发的高职毕业生顶岗实习报告册实习日志与实习总结,并按要求在实习单位考核盖章生效。
八、附录
编制执笔人:安国民 王维权
编制参与人:黄开望(企业代表) 吉滔(毕业生代表)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基本信息
(一)专业名称
社会体育
(二)专业代码
670403
(三)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四)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3年
二、职业面向
表1 职业面向表
表2 证书举例
三、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面向体育行业的健身及体育公共场所等岗位,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能,能够从事体育教育、体育健身指导、体育赛事策划与组织、体育科学知识传播、体质监测与评价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
①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3)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①具有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
②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
③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4)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①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专业运动技能;
②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③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
(1) 通识知识:通过教学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能讲10个红色故事。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预防等相关知识;
(3)掌握社会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4)掌握人体测量与评价相关的理论知识;
(5)掌握健康运动处方、竞技运动处方、常见慢性疾病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和方法;
(6)掌握大众体育健身咨询理论的基本方法;
(7)掌握社会体育活动和赛事策划、组织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8)掌握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所涉及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包括技术原理、技术规则、训练方法等。
3.能力
(1)具备探究学习,终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备体育健身项目(包括社区常见运动项目)的运动技能和健身指导能力;
(4)具备各项运动项目的执裁能力;
(5)能够策划、组织、实施大众社会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
(6)能够对各人群或个人进行国民体质测量,并正确分析和评价其结果;
(7)能够根据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处方,并对运动过程中发生的运动损伤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理;
(8)具备健身场馆的管理和运营能力。
(三)培养规格实现矩阵
表3 培养规格实现矩阵
四、课程体系及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依托体育行业发展,按照企业实际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与专业特点,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对接职业标准开发课程标准,聘请体育行业(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合理设置各个教学环节,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实施项目教学。同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之路,构建“课堂与实习实训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结合、在校成长与职场成长结合”的“三结合”(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教学情境与工作场境相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公共基础课程
本专业将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军事理论与训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贵州省情、生态文明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国家安全教育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美育、党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列为选修课。
表4公共基础课课程简介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一般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6门专业基础课程、7门专业核心课程、3门专业拓展课程和5门专业选修课程。
表5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课程转换分析表
1.专业基础课
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大众健身营养学》《运动训练学》《运动保健康复学》《社会体育导论》。
表6 《运动解剖学》课程简介
表7 《运动生理学》课程简介
表8 《大众健身营养学》课程简介
表9 《运动训练学》课程简介
表10 《运动保健康复学》课程简介
表11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简介
2.专业核心课
包括:《篮球》《田径》《体育管理实践与应用》《跆拳道》《运动处方》《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体育概论》
表12 《篮球》课程简介
表13 《田径》课程简介
表14 《体育管理实践与应用》课程简介
表15 《跆拳道》课程简介
表16 《运动处方》课程简介
表17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简介
表18 《体育概论》课程简介
3.专业拓展课程
包括:《健身指导与管理》《健美操》《羽毛球》《足球》。
表19 《健身指导与管理》课程简介
表20 《健美操》课程简介
表21 《羽毛球》课程简介
表22 《足球》课程简介
3.专业选修课程
包括:《体育舞蹈》《排球》《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学》《户外运动》
表23 《体育舞蹈》课程简介
表24 《排球》课程简介
表25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简介
表26 《学校体育学》课程简介
表27 《户外运动》课程简介
4.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包括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劳动教育等。在校内外进行等综合实训。劳动教育、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可由学校组织在体育相关企业开展完成。实习实训既是实践性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应严格执行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高等职业学校社会体育专业顶岗实习标准》要求。
表28 实践教学环节进程表
注: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综合实训课程、实作项目、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
(三)第二课堂
根据《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和《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工作要求,按照《贵州工程职业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要求,编制学生第二课堂教育计划。本专业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列入课程教学计划,学生在三年中通过六个模块的第二课堂培养。
1.模块1: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
(1)学分:1.5学分。
(2)项目及内容:学生入党、入团情况,学生参加党校、团校培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经历,参加思想引领类活动、会议全勤的经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军训、主题班会、团日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思政类讲座等。
(3)培养目标:使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拥护、热爱中国共产党,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实施部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2.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1)学分:2学分。
(2)项目及内容: “三下乡”活动、寒暑假生产实践、社会调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支教助残、社区服务、法律援助、公益环保及其他各种公益活动。
(3)培养目标: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深入认识社会、确认适合的职业、为职场过渡做准备,进而增强就业竞争优势。
(4)实施部门: 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3.科技水平与创新创业能力
(1)学分:1.5学分。
(2)项目及内容: 课题研究、创新创业大赛、专业技能竞赛、能力技能(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普通话等级、职业技能等级),科技类、专业类、创新创业类专题讲座,学业或工作受表彰,创新创业类、专业技能类学生社团。
(3)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创造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等,使学生具备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学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4)实施部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4.人文艺术修养
(1)学分:1.5学分。
(2)项目及内容: 各类文体活动、文艺类等级认证、文艺类专题讲座、文艺类学生会/学生社团等。
(3)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的高素质设计艺术人才。
(4)实施部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5.身心素养
(1)学分:2学分。
(2)项目及内容: 体育竞赛活动,体育类技能等级认证,体育运动队(俱乐部)、心理协会、体育类学生社团,心理健康、体育类专题讲座,晨跑(一学年100次及以上)。
(3)培养目标: 具备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能正确认识自我与评价自我;能正确对待挫折,克服自卑感,乐观进取。
(4)实施部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6.社会工作与团队协作能力
(1)学分:1.5学分。
(2)项目及内容: 社会工作(校外助理)受邀表演、学生干部以及积极策划校内活动,参加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学生会、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艺术团、新闻信息中心等),担任学生干部,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等。
(3)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培养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培养服从指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4)实施部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五、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三年制高职每学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总学时为2650,总学分138,必修学分为123,选修学分为15,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24.38%(由于本专业无公共体育课程,所以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为24.38%,占比稍低)。高职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10.19%。
鼓励将学生取得的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已掌握的有关技术技能,按一定规则折算为学历教育相应学分。
表29 各学期教学活动周安排表
表30 学时安排表
表31 课程结构学分学时统计表
附件:社会体育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六、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1)包括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
(2)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18: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不低于60%,其中专职教师占80%,兼职教师占20%;职称结构:高级职称10%,中级职称30%,初级职称60%;学历结构:研究生学位以上教师占30%。
2.专任教师
(1)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
(2)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3)具有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教育、运动医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
(4)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
(5)3年累计不少于6 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6)教师必须具备“以德施教、扎实功底、方法科学、教学过硬”的水平。
3.专业带头人
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行业、专业发展,能够主动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主要从体育俱乐部、体育行业协会或相关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或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行业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专业教学任务。
5.教师发展规划
(1)应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学历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师职业培养和发展计划。
(2)建立增加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制度保障,加强学界和业界(企业、行业)的联系,探索教师团队灵活发展的模式。
(3)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专业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开拓教师的国际视野。
(4)强化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定期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培训;
(5)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教师通过互帮互助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 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1)校内实训室(基地)基本要求
表32 社会专业实训室配置要求
表33 校内实训室配置
(2)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提供开展进行国民体质监测与评价、运动处方制定、体育活动健身指导,体育赛事活动策划与组织管理活动,实训设备齐全,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和实训规章制度齐全。
4.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其中,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行业政策法规资料、有关职业标准,有关幼儿教育相关、幼儿保育相关的图书等。
3.数字资源配备的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
(五)学习评价
1.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如考查 、考试、顶岗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论文)、社会调查报告、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评定方式。
2.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六)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目标
围绕办学理念、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需要搭建科学合理且相对稳定的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
通过教学运行、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经费、设施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计划修订、实践教学改革、学生日常管理、毕业生质量跟踪、社会和用人单位价等环节进行全方位、分层次、常态化的质量监控与管理,实现以学生为本,以用人单位需求和标准为要,以结果为导向的质量管理目标。
2.质量管理规范
(1)质量管理部门(机构)、制度与机制
①成立专门负责质量监控与管理的部门或机构,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术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②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与管理的规章制度。
③形成日常管理、定点管理和定期管理相结合的质量保障机制(管理机制)。
——日常管理:由学院院长负责对专业教学运行等情况进行日常管理。
——定点管理:由专门的质量管理组织或个人对教学质量控制点进行定点管理;由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组等,个人则有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代表等。
——定期管理:由学院和二级学院组织定期的管理评审、专项评估、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等工作。
(2)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加强对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其主要方式有:
①建立领导听课制度:学院、院系各级领导每学期完成一定的听课任务,以便及时掌握教学一线的信息,把好教学质量关。
②建立专家督导制度:校院两级聘请一些专职教学专家(退休或在职),定期随堂听课或开展其他教学督导工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③建立同行评议制度:教师之间要形成相互学习、交流、竞争、提高的教学氛围,每个教师每学期须完成一定的听课工作量。
④建立学生评教制度:每学期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⑤与业界建立双挂和互动制度:纳入业界对教学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
七、毕业要求
(一)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至少须修满134学分方可毕业,必修学分120学分,选修课学分8学分,素质拓展和职业技能2学分。第二课堂学分4学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为必修)。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作发明、发表论文等,可进行学分替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
表34 学分替换对照表
(二)证书要求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各类裁判员)、职业资格证书(各类教练员)、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至少取得一个。
表35 相关证书
(三)毕业设计
做一份体育赛事活动策划书。内容包含:活动宗旨、目的、活动时间、地点、活动组织机构、活动内容、活动对象、活动规则、报名方式、奖励办法、注意事项等。
(四)顶岗实习报告
认真撰写社会体育系下发的高职毕业生顶岗实习报告册实习日志与实习总结,并按要求在实习单位考核盖章生效。
八、附录
编制执笔人:安国民 王维权
编制参与人:黄开望(企业代表) 吉滔(毕业生代表)
一、人才培养基本信息
(一)专业名称
社会体育
(二)专业代码
670403
(三)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四)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3年
二、职业面向
表1 职业面向表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所属专业类(代码) | 对应行业(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
体育大类 (67) |
体育类 (6704) |
体育 (89) |
体育专业人员 健身和公共体育场所服务指导人员 |
社会体育指导管理(跆拳道、羽毛球、体育舞蹈等47个运动项目) |
通用能力证书 | 职业资格证书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社会认可度高的行业企业标准和证书 |
计算机证书 | 体适能教练员 | 足球裁判员 | 社会体育指导员证 |
英语等级证书 | 羽毛球教练员 | 篮球裁判员 | 教师资格证 |
普通话证书 | 跆拳道教练员 | 田径裁判员 | 运动员等级证书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面向体育行业的健身及体育公共场所等岗位,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能,能够从事体育教育、体育健身指导、体育赛事策划与组织、体育科学知识传播、体质监测与评价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
①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3)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①具有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
②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
③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4)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①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专业运动技能;
②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③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
(1) 通识知识:通过教学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能讲10个红色故事。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预防等相关知识;
(3)掌握社会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4)掌握人体测量与评价相关的理论知识;
(5)掌握健康运动处方、竞技运动处方、常见慢性疾病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和方法;
(6)掌握大众体育健身咨询理论的基本方法;
(7)掌握社会体育活动和赛事策划、组织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8)掌握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所涉及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包括技术原理、技术规则、训练方法等。
3.能力
(1)具备探究学习,终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备体育健身项目(包括社区常见运动项目)的运动技能和健身指导能力;
(4)具备各项运动项目的执裁能力;
(5)能够策划、组织、实施大众社会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
(6)能够对各人群或个人进行国民体质测量,并正确分析和评价其结果;
(7)能够根据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处方,并对运动过程中发生的运动损伤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理;
(8)具备健身场馆的管理和运营能力。
(三)培养规格实现矩阵
表3 培养规格实现矩阵
序号 | 培养规格要求 | 实现环节 |
1 | 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 军事理论与训练 |
2 | 具有责任感和求知欲。 | 形式与政策 |
3 | 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培养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 |
5 | 具有质量意识,创新思维。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 |
6 | 具备大数据信息处理能力。 | 信息技术 |
7 | 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 大学语文 |
8 | 具有英语基础知识。 | 大学英语 |
9 | 能掌握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 | 生态文明教育 |
10 |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热爱劳动。 | 劳动教育 |
11 | 能记住并讲好10个红色故事。 | 党史 |
12 | 具备扎实的体育学科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人体生理学、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等。 | 社会体育导论 |
13 | 熟练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体育心理学、社会体育学、群众体育组织与管理、体育市场营销等。此外,还应具备一定的体育指导技能,如各类体育项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 |
14 | 关注国内外社会体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了解相关政策法规,以及社会体育市场的需求变化。 | 体育概论 |
15 | 通过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社会体育指导、体育赛事组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技能。 | 体育管理实践与应用 |
16 | 了解并掌握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及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外部特征的影响。 | 运动解剖 |
17 | 能够充分运用生理知识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及运动训练中。 | 运动生理学 |
18 | 掌握田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裁判法、教学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提高。 | 田径 |
19 | 掌握篮球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裁判法、教学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提高。 | 篮球 |
20 | 掌握足球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裁判法、教学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提高。 | 足球 |
21 | 掌握跆拳道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裁判法、教学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提高。 | 跆拳道 |
22 | 掌握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裁判法、教学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提高。 | 民族传统体育 |
23 | 掌握户外运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裁判法、教学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提高。 | 户外运动 |
24 | 掌握基本健身知识,能够运用相应知识带领健身操课及进行私人教练。 | 健身指导与管理 |
25 | 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运动膳食营养处方 | 大众健身营养学 |
26 | 应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和适应能力,能够在各种环境下保持健康的心态和体态。 | 体育心理学 |
27 | 熟悉我国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方针政策,科学运用相应知识到体育训练中。 | 运动训练学 |
28 | 能够简单处理运动疲劳、运动损伤,并进行基础运动康复 | 运动保健康复学 |
29 | 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体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 实习 |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依托体育行业发展,按照企业实际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与专业特点,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对接职业标准开发课程标准,聘请体育行业(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合理设置各个教学环节,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实施项目教学。同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之路,构建“课堂与实习实训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结合、在校成长与职场成长结合”的“三结合”(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教学情境与工作场境相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公共基础课程
本专业将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军事理论与训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贵州省情、生态文明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国家安全教育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美育、党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列为选修课。
表4公共基础课课程简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学时 |
1 | 大学语文 | 《大学语文》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重要的工具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这门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
1.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学常识,特别是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种主要文体特点及发展简况,建立宏观的文学史体系,对中华优秀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了解中国文学发展概况,尤其是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3.重点分析重要作家作品,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知识储备。从文学作品中体会时代情感,争做时代先锋,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文化素养。 4.从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了解每个时间段不同的作品,了解他的时代意义,从中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未来职业的发展时刻做好准备。 |
72 |
2 | 大学英语 | 一是以应用为目的,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听说、写译能力,使其在毕业后的社会交往和工作、学习和研究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二是以素质教育为本,以适应将来各方面发展的需求,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
本课程所选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至二册,分为听、说、读、写、译五个部分,包括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多媒体课件和磁带等。 《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每册按主题分为8个单元,每单元由listening、speaking、reading、writing、translation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包含相关练习题。配有《综合练习册》,供学生巩固和拓展读写教程中所学到的语言技能和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分为8个单元,第二册分为10个单元,每单元包括语音训练、听力训练、口语训练、听说结合的训练等,在加强基本听说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
72 |
3 |
形势与政策 |
本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校情、面向德江、辐射本省,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坚定的政治信仰,较高的综合素养,能正确认识世界,客观看待社会,积极认识自我,扎根基层,吃苦耐劳,能在各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 |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每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以及结合我院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每学期从党的建设、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一国两制、国内国际形势中确定相应的理论教学内容。 |
8 |
4 | 贵州省情 |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 贵州省情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对贵州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律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2.能力目标:能理论联系实际, 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使学生掌握贵州省情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有关贵州省情的理论问题。 3.素质目标: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贵州社会经济活动的 实践之中,使学生掌握贵州省情的研究方法,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贵州省情课程教学以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网络教材为依据,采用课堂教学、网上辅导、教学讨论、学生自学等形式开展教学。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贵州省情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对贵州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律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理论教学主要以模块内容为基础,设计其理论项目,对应的实践主题与实践项目,以加深对课程的学习升华。 |
16 |
5 |
生态文明教育 |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积极关注各种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与议题、制度与措施,深刻理解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关系,两者是生命共同体;帮助学生获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需要的知识、方法,提高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生态忧患意识和生态责任意识;引导学生遵循绿色消费观,自觉选择有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活方式,使学生成为美丽中国的播种者、建设者,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实践者,生态文明的宣传者、监督者。 | 通过生态文明课程的学习,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从而养成公属对环境的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生态文明技能合格的生态文明公民不但要具备生态文明知识,还必须具备将知识用起来的能力;强化学生生态文明意志目标是指让公民能“自觉”地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乃至人与世界关系的目标。在授课内容上,应紧跟国家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话题,勤于收集相关的政策文件及法律法规。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自觉收集相关案例,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培养生态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践行生态文明。 | 18 |
6 |
信息技术 |
本课程是全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也是后续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的先行课。 本课程是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性和应用性。该门课的教学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案例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
主要内容有:学习计算机系统组成和计算机工作原理,操作系统的应用和维护,office办公软件应用,信息技术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病毒防治和多媒体技术等知识技能。 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从“历史文化、科技发展、理想信念、政治经济、安全技术”等方面着手,选择案例和学习素材,让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潜移默化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提高学生计算机的防病毒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持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达成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实现能力迁移;掌握计算机基本组成及拆装、局域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和微机系统的简单维护;掌握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知识。 |
72 |
7 7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积极投身人生实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远大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2.掌握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与原则,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 3.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提高法治素养,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
54 |
8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本课程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通过学习,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使大学生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全面概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积极投身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
54 |
9 99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把学习理论和学习原著结合起来,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广泛阅读和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治国理政过程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 紧密联系实际,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3.把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涵盖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核心内容,并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强化问题意识,注重释疑解惑。 教学要求:青年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准确理解、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全面了解这一思想中蕴含的人民至上、崇高信仰、历史自觉、问题导向、斗争精神、天下情怀等理论品格和思想风范:深刻把握这一思想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
54 |
10 |
党史 |
本课程教学旨在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从而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引导学生学习英雄、铭记英雄,自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升境界、涵养气概、激励担当。 |
《中国共产党党史》,是普通高等学校公共基础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讲授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艰难曲折的伟大奋斗历程,总结历史经验,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明镜。以历史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 教学要求:本门课程要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强化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奠定夯实必要的知识和理论基础。 |
18 |
11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本课程通过系统讲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调适的技能,让学生能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情绪调控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课程内容依据高职高专十四五规划教材,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科学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贴近学生,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测量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36 |
12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本课程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 通过这门课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的准备。 | 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科学、系统和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本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36 |
13 | 生态文明教育 | 通过生态文明课程的学习,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从而养成公属对环境的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生态文明技能合格的生态文明公民不但要具备生态文明知识,还必须具备将知识用起来的能力;强化学生生态文明意志目标是指让公民能“自觉”地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乃至人与世界关系的目标。 | 在授课内容上,应紧跟国家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话题,勤于收集相关的政策文件及法律法规。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自觉收集相关案例,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培养生态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践行生态文明。 |
16 |
14 |
劳动教育 |
通过劳动教育,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养成勤俭节约、认真负责、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物、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 初步掌握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所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一定的技术认识、技术思维、技术实践和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有关技术、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奠定初步的基础。 初步具有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审美意识、伦理意识、效益意识、环保意识、职业与创业意识,以及关心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 |
劳动课程的内容包括校园卫生、家政技能、传统手工、公益服务、生存演练、办公技术等六个劳动项目,进行学段分化,一年级主要是校园卫生、家政技能、传统手工等项目的劳动,二年级主要是公益服务、生存演练等项目的劳动;三年级主要是办公技术项目的劳动。 | 4 |
15 | 国家安全教育 | 通过国家安全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增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具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 学生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 | 16 |
16 | 军事理论与训练 | 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 军事课(含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列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组织实施军事课教学,严格考勤考核制度。 | 60 |
17 | 数字素养通识课 |
通过数字素养通识课,增进学生对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的理解与认知,全面提升数字学习能力、增强数字工作能力、激发数字创新活力,依托人工智技术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人才的培育步伐,为贵州省数字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
教学内容: 1.数字技术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应用; 2.信息处理能力。包括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 3.数字安全意识。包括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 4.创新思维能力。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 5.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自动规划、人工智能伦理。 教学要求: 1.理解数字素养通识课的基本内涵,掌握基本的数字素养和技能; 2.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与挑战,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 3.全面提升学生信息敏感性和信息鉴别力,提高学生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学习与生活问题的能力,帮助形成较强的数据保护与网络安全观念; 4.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加快数字人才的培养。 |
16 |
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一般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6门专业基础课程、7门专业核心课程、3门专业拓展课程和5门专业选修课程。
表5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课程转换分析表
序号 | 工作领域 | 工作岗位 | 典型工作任务 | 专业能力要求 | 相关知识要求 | 对应课程 |
---|---|---|---|---|---|---|
1 | 教育工作者 | 体育教师 | 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估干预 | 良好的身心素质 | 掌握各项实践技能及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策划与组织等相关知识 |
《学校体育学》 《体育心理学》 《田径》《篮球》等 |
2 | 体育场馆及健身工作者 | 健身教练员 | 负责相应运动项目的指导 | 形象气质及专业技能过硬 | 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
《运动解刨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保健学》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等 |
3 | 幼儿篮球教练员 | 篮球教练员 | 负责篮球项目的指导 | 形象气质及专业技能过硬 | 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
《运动解刨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保健学》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篮球》等 |
4 | 青训中心 | 足球教练员 | 负责足球项目的指导 | 形象气质及专业技能过硬 | 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
《运动解刨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保健学》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足球》等 |
5 | 青训中心 | 田径教练员 | 负责田径项目的指导 | 形象气质及专业技能过硬 | 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
《运动解刨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保健学》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田径》等 |
6 | 青训中心 | 羽毛球教练员 | 负责羽毛球项目的指导 | 形象气质及专业技能过硬 | 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
《运动解刨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保健学》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羽毛球》等 |
7 | 各类赛事运动员 | 运动员 | 负责各项目训练,成为半职业化及职业化运动员 | 身体素质过硬,有良好的毅力 | 掌握本项目的相应训练知识 |
《运动解刨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保健学》 《运动训练学》 《体育心理学》 《田径》等 |
8 | 幼儿教育 | 滑轮教练员、体适能教练员 | 负责幼儿心肺功能的提高及体育运动能力的提升 | 有耐心,责任心强 | 掌握幼儿心理及相应训练学科的知识 |
《运动生理学》 《运动训练学》 《体育心理学》 |
9 | 社区指导员 | 社区体育指导员 | 发展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 | 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及专业知识 | 要学会良好的沟通方式,与人能合理有效沟通 |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健美操》《民族传统体育》等 |
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大众健身营养学》《运动训练学》《运动保健康复学》《社会体育导论》。
表6 《运动解剖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 运动解剖学 | 课程编码 | 026710111 | |||||
实施学期 | 第一学期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72 | 实践学时 | 0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了解并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 (2)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标,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掌握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3)学会分析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提高人体运动效率的解剖学; (4)了解并掌握与体育运动联系最为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 (5)学会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分析方法,为分析人体动作,发展力量和柔韧性等运动训练方案制定,为运动技术诊断、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选材等方面提供必要的解剖学知识; 2.能力目标 (1)具备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外部特征的影响的能力; (2)具备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儿童少年和青年的解剖形态的能力; (3)具备掌握基本的骨骼和关节结构,肌肉的构成、特点、配布规律以及结构; (4)具备体育运动对运动员消化、呼吸、泌尿、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影响; (5)具备熟练掌握运动员主要大肌群的肌肉起止点及走向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能运用从中获得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2)能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各器官、各系统形态结构的影响,初步学会对运动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为体育科学研究和体育教学提供专业的解剖学知识; (3)能了解肌肉的起止点与走向以及对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及一般紧急处理; |
|||||||
主要内容 | 人体的基本组成;骨与骨连结;骨骼肌;体育运动解剖学分析;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脉管系统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生殖系统等特点的构成。 | |||||||
教学要求 | 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多增加案例,既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和基础性,又要增加生动性和实用性。应重视实验课,购置必要的实验设备,完善实验条件,加强实验教学,保证实验课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自学、表达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课程考核 | 理论考试60%,平时成绩40%。 | |||||||
课程名称 | 运动生理学 | 课程编码 | 026710211 | |||||
实施学期 | 第一学期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58 | 实践学时 | 14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了解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 (2)了解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 (3)了解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 (4)了解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 (5)了解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长期性影响; (6)了解肌肉收缩与舒张过程的生理机制; 2.能力目标 (1)具备正常人体生理功能活动规律和生理机制。 (2)具备在体育运动中或长期系统锻炼影响下人体生理活动的反应和适应规律及其生理机制。 (3)具备熟悉常用运动生理功能,体质检测与评价方法及其在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及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素质目标 (1)能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2)能应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同时,得到科学研究、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良好训练 (3)能用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4)能运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提高科学素养,并具备分析和解决体育运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复合型体育保健人才奠定运动生理学的基础,为体育教学、训练服务。为全面健身服务,为“健康第一”的教育服务。 |
|||||||
主要内容 | 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生理、循环生理、呼吸生理、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排泄、感觉器官、神经生理、内分泌等 | |||||||
教学要求 | 通过生理学的学习,学生要达到以下要求;掌握关于正常人体各种生命活动过程的发生原理及其调节机制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 |||||||
课程考核 | 理论考试60%、平时成绩40%。 | |||||||
课程名称 | 大众健身营养学 | 课程编码 | 026710311 | |||||
实施学期 | 第三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36 | 实践学时 | 0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了解国内外营养学发展状况及世界人口营养水平; (2)理解并掌握营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有关专业术语; (3)理解并掌握各营养学的功能、供给能量及食物来源,熟悉食品加工对各营养素养的影响; (4)掌握各种特殊人群的营养需要、营养素、能量供给及食物来源; (5)了解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掌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其意义; (6)熟悉营养学与疾病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掌握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三大生热营养素和维生素、矿物质、水的功能、需要量和食物来源; (2)掌握各类人群的营养、疾病营养、食品营养价值、营养强化等的概念和具体内容; (3)掌握营养状况测量与评价、膳食模式及膳食计划、营养咨询等实践技能和方法。 3.素质目标 (1)具有公共营养师等职业岗位职业道德观念、职业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2)具有公共营养师等职业人员所需要的逻辑分析能力、管理意识。 |
|||||||
主要内容 | 1.营养学基础2.各类植物化学物的分类、结构、类型、生物学作用各类食品营养价值3.特殊生理人群营养4.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应用营养素需要量的基础知识、几个界限进行运动营养学的教学。 | |||||||
教学要求 | 通过每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每章内容的概念及其作用,每章结束后布置适量课外作业。 | |||||||
课程考核 | 理论考试60%、平时成绩40%。 | |||||||
课程名称 | 运动训练学 | 课程编码 | 026710411 | |||||
实施学期 | 第二学期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72 | 实践学时 | 0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了解掌握运动技术学科、运动人体学科、教育心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了解掌握一般运动训练和专项运动训练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3)了解从事专项运动训练与教学、竞赛组织与裁判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熟悉我国体育工作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一般运动训练和专项运动训练的发展动态。 2.能力目标 (1)具备掌握利用体育手段增强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学会科学的指导广大群众的健身活动,合理的安排自身体育活动。 (2)具备对社会体育和健身活动进行分析能力研究的能力,以及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一般能力。 (3)具备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人体及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积极影响,从而正确认识体育健身工作的地位、意义和作用,提高从事社会体育组织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素质目标 (1)懂得了解各种训练计划的制定,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应用培养掌握现代科学训练理论和方法,任专项或体能教练工作的专门人才。 (3)懂得提高运动训练理论运动训练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加强体育专业思想教育,为培养从事运动训练的专门人才打基础。 |
|||||||
主要内容 | 了解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明确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运动训练的内容,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了解运动训练管理的含义及其管理的层次结构;明确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竞赛管理。了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管理体制。掌握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方法措施以及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 |||||||
教学要求 |
(1)了解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运动训练管理的层次结构;运动员选材的任务及生物基础;训练周期的类型、改变负荷的形式、战术训练的意义以及影响因素;参赛准备的内容及运动员参赛风险识别、评估与对策。 (2)理解训练方法的意义和操作过程及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竞技战术、战术能力的概念;心里能力与体能、技能、运动智能与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关系;各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
|||||||
课程考核 | 理论考试60%、平时成绩40%。 | |||||||
课程名称 | 运动保健康复学 | 课程编码 | 026710511 | |||||
实施学期 | 第四学期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72 | 实践学时 | 0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的活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人体对体育运动所表现出的基本形态; (3)了解运动员创伤后训练、伤病的体育康复; (4)了解运动创伤的预防、诊断、处理、急救和运动性病症的生理、病理现象 (5)了解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状况人群的体育保健特点和要求,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 2.能力目标 (1)懂得如何为运动员制定适用于自身需要的运动处方、会合理安排运动员需要的健康食品、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2)能用正确的方式去给运动员做体格检查,并进行科学的锻炼方式; (3)能运用人体测量对运动员的评价; (4)能用基本的按摩手法运用到实践中; (5)能对运动员常见的意外进行初步运动损失的一般处理 3.素质目标 (1)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素质 (2)具备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应对能力素质 (3)具备较高的体育保健和心理调适能力 |
|||||||
主要内容 | 人体测量与机能评定、运动员损伤预防与处理、按摩理论与手法、医务监督与营养卫生、运动处方与应用、运动与保健、运动与营养、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常见的运动损伤。 | |||||||
教学要求 | 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人体运动过程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能应用医学知识和技术,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有效的医务监督,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性疾病。培养乐观向上。自强自信的精神和勇于战神疾病、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 |||||||
课程考核 | 理论考试60%、平时成绩40%。 | |||||||
课程名称 | 社会体育导论 | 课程编码 | 026710611 | |||||
实施学期 | 第二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36 | 实践学时 | 0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现状,对于社会体育的本质、体育人口的概念、判定标准,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前景,存在问题;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方法和指导方法;社会体育参与的概念、形式与影响因素。 (2)了解对于国内外大众体育的发展状况与历程以及存在问题均能有所了解,能够清晰把握的社会体育的学科系框架。 (3)了解国内外大众健身的方法,内容手段,对于休闲体育、终生体育、康复体育、体育社团等知识点的了解与掌握 2.能力目标 (1)具备怎样清晰地掌握各内概念,对于如何把握好社会体育活动指导的原则与方法,利用社会体育理论知识解决社会体育发展中产生的存在与当前社会体育中的主要社会问题 (2)具备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和手段的指导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3)具备掌握学习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 3.素质目标 (1)懂得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社会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 (2)能用正确的方式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社会体育指导教学、体育经营开发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为社会体育的科研等方面工作培养储备人才。 |
|||||||
主要内容 | 掌握社会体育学科研究对象与方法,国内外社会体育学科发展的现状,社会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前景。 | |||||||
教学要求 |
1.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社会体育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有关社会体育领域的基本概念、社会体育活动内容、原则、指导方法等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2.坚持理论密切实际,讲授时尽可能借助实际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理论知识结构内涵,旨在开拓学生的思路,自觉将体育活动指导与实践相联系,使学生明确社会体育发展的本质是服务人民群众,增进群众体制健康,丰富群众活动内容,为促进全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保障,提高学生的认识与理论水平。 |
|||||||
课程考核 | 理论考试60%、平时成绩40%。 | |||||||
包括:《篮球》《田径》《体育管理实践与应用》《跆拳道》《运动处方》《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体育概论》
表12 《篮球》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 篮球 | 课程编码 | 026710731 | |||||
实施学期 | 第一、二学期 | 总学时 | 144 | 理论学时 | 8 | 实践学时 | 136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运动解剖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参与篮球学习锻炼,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参与课外篮球活动,了解篮球运动中常见的扭伤、戳伤、撞伤的简单处理方法,提升自身保健和康复能力; (2)了解篮球项目的起源和历史发展,知道篮球项目来源于生活;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身体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具有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的能力 (3)体验篮球游戏的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结合篮球课的学习,安排切实际可行的锻炼计划,掌握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合理选择人生需要的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体魄。 2.能力目标 (1)学习篮球运动项目相关知识,包括篮球的发展史、篮球裁判法、篮球技战术、体能训练、常见损伤处理等基本知识,形成全面的篮球知识系统; (2)掌握篮球运动技能和方法,从发展学生篮球基运动能力开始,逐步掌握篮球运动所授基本技术和战术配合,能合理运用篮球技术的学习方法,科学的进行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3)通过篮球课的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和道德修养,在各类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组织能力。 3.素质目标 (1)篮球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比赛中,能够逐渐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的拼搏精神,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借助篮球训练和比赛,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掌握自我调控情绪的方法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在生活和比赛中,对突发情况做好安全防范以及应变,做到防范在前,并逐步转换到生活中,形成防范能力,减少运动损伤。 |
|||||||
主要内容 |
1.理论部分:(1)介绍篮球运动的特点,起源作用及发展趋势;(2)篮球基本技、战术的动作要求及如何运用;(3)篮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2.实践部分:(1)篮球基本技术;(2)学习篮球基本战术。 |
|||||||
教学要求 | 学习掌握篮球基本技术、战术,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勇敢、拼搏的品质。 | |||||||
课程考核 | 理论考试70%、平时成绩30%。 | |||||||
课程名称 | 田径 | 课程编码 | 026710831 | |||||
实施学期 | 第一、二学期 | 总学时 | 144 | 理论学时 | 8 | 实践学时 | 136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通过田径课的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田径起源与发展。 (2)通过学习掌握田径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本战术,让学生在实战中、教学中能够去适用以及教学。 (3)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战术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实战中去运用。 (3)通过学习熟悉田径运动规则和裁判法,让学生能够在实战中去运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田径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本战术,使学生能够普遍达到基础教学的能力。 (2)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训练方法,教学能力,让学生能够做到基础的教学能力。 (3)通过学习掌握田径比赛规则,使得学生更能了解以及运用。 3.素质目标 (1)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增强体质,增强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根据教学特点安排课内的素质练习,并与课外结合,全面增强体质 (3)让身体素质锻炼能够提升,给其他项目打基础。 |
|||||||
主要内容 | 田径运动概念;田径运动分类;田径运动的产生与发展;田径运动特点;田径运动功能;径赛;跑类项目的原理;跑步项目的动作技术分析及练习方法;接力跑步项目的动作技术分析及练习方法;田赛;跳跃类和投掷项目的技术原理;跳跃类项目的动作技术分析及练习方法;跳高动作技术分析及练习方法;投掷类项目的动作技术及练习方法;田径运动竞赛规则;田径比赛规则;径赛比赛规则;田赛主要规则。 | |||||||
教学要求 | 了解田径运动概念;了解田径运动分类;了解田径运动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田径运动特点;熟悉田径运动功能;熟悉径赛;熟悉跑类项目的原理;掌握跑步项目的动作技术分析及练习方法;掌握接力跑步项目的动作技术分析及练习方法;掌握田赛;掌握跳跃类和投掷项目的技术原理;掌握跳跃类项目的动作技术分析及练习方法;掌高跳过动作技术分析及练习方法;掌握投掷类项目的动作技术及练习方法;熟悉田径运动竞赛规则;熟悉田径比赛规则;熟悉径赛比赛规则;熟悉田赛主要规则; | |||||||
课程考核 | 技术考试70%,平时成绩30%。 | |||||||
课程名称 | 体育管理实践与应用 | 课程编码 | 026710931 | |||||
实施学期 | 第三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36 | 实践学时 | 0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体系:学生应全面了解体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体育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理解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政策环境:学生应熟悉国内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了解国家在体育领域的政策法规,为实践应用提供指导。 学习体育管理实践中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体育竞赛组织、场馆管理、运动员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2.能力目标 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在体育管理实践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体育活动的策划、组织、执行和评估等工作。 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团队项目、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他们在团队中的沟通、协调、分工和合作能力。 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关注体育管理领域的新动态和新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复杂的体育管理环境中灵活应对。 3.素质目标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注重诚信、公正、勤奋等职业素质的培养,同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高沟通、协调与领导能力:在体育管理实践中,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同时培养一定的领导能力,以便更好地管理体育团队和项目。 增强自我管理与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以便在不断变化的体育管理领域中持续学习和进步。 综上所述,体育管理实践与应用课程的知识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能力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素质目标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领导力以及自我管理与学习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体育管理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
|||||||
主要内容 | 1.体育管理基本理论;2.体育产业政策与法规;3.体育组织与管理;4.体育市场营销与策划;5.体育场馆与设施管理;6.运动员与团队管理;7.体育赞助与融资;8.体育风险管理;9.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10.行业前沿与趋势分析 | |||||||
教学要求 | 体育管理实践与应用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学生需要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体育产业的政策环境和市场规律。同时,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课程考核 | 技术考试70%、平时成绩30%。 | |||||||
课程名称 | 跆拳道 | 课程编码 | 026711031 | |||||
实施学期 | 第三、四学期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8 | 实践学时 | 64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是现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是一种主要使用手及脚进行格斗或对抗的运动。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早期是由朝鲜三国时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来的,韩国民间流行的一项技击术。"跆拳道"一词,是1955年由韩国的崔泓熙将军命名。崔泓熙将军早年在留学日本时,学习了日本松涛馆流空手道,并将其与韩国传统武技跆跟、手搏等技术融入到跆拳道中去。总之,现代的跆拳道是结合当代东亚武技之长的韩国发源武术运动之一。跆拳道是经过东亚文化发展的一项韩国武术,以"始于礼,终于礼"的武道精神为基础。其脚法占70%。跆拳道的套路共有25套;另外还有兵器、擒拿、摔锁、对拆自卫术及10余种基本功夫等。 2.能力目标 (1)刺激和开发练习者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 (2)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循环系统机能以及中枢系统的灵活性; (3)克服自身的懒惰、消极、怯懦、畏惧等不良因素; (4)培养坚韧果断,自信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造就健康的身心; (5)有利于发达有力的肌肉; (6)培养活动力,培养应付任何难关的能力; (7)培养方向转换的能力; (8)培养在一定空间使身体迅速的从一个地点移到另一个地点的活动能力; (9)使关节、肌肉及筋更加柔韧有节奏性; (10)发达末梢神经和视觉; (11)培养集中力,取消杂念; (12)学会移动身体的方法和技术。 3.素质目标 (1)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 (3)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4)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
主要内容 |
(1)掌握基本礼仪 (2)掌握手法和腿法及组合腿法。 (3)掌握跆拳道品势:太极、高丽等内容 |
|||||||
教学要求 |
(1)实践教学中区别对待; (2)课堂教学与训练要注意“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重点内容重点讲解和练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其他学生要求有所了解,使其对武术运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3)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4)要注意教学方针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以及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教具提高教学效果。 |
|||||||
课程考核 | 理论考试70%,平时成绩30%。 | |||||||
课程名称 | 运动处方 | 课程编码 | 026711121 | |||||
实施学期 | 第四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32 | 实践学时 | 4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运动处方知识目标是使学习者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制定流程和应用技巧。具体内容包括: (1)理解运动处方的基本概念,认识运动处方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康复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包括个体差异、安全性、有效性等,以便为不同人群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 (3)熟悉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等,确保运动处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是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习者具备制定和实施运动处方的实际操作能力。 (1)能够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需求分析,确定运动处方的目标,如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柔韧性等; (2)能够正确选择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确保运动处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能够制定详细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前后的准备活动、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确保运动处方的实施顺利。 3.素质目标:素质目标是通过运动处方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习者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1)培养学习者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关注个体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提高客户满意度; (2)提高学习者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与个体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并与其他健康专业人士协作,共同为个体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3)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不断探索新的运动方式和技巧,以适应不同个体的需求,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保持与时俱进。 |
|||||||
主要内容 | 1.了解处方对象基本信息;2.医学检查与健康评定;3.明确锻炼目标与方向;4制定合适的运动频率和时间规划;5.强调运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了解运动处方的禁忌事项;6如何评估锻炼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对运动处方进行调整,以确保锻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7.注意事项与提醒(运动前的热身活动、运动后的拉伸放松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执行运动处方)。 | |||||||
教学要求 | 本课程还会涉及运动处方制定的基本原则、各项体适能测试指标的意义及评定方法等内容,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应用技能。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具备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指导处方对象进行科学的运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 |||||||
课程考核 | 技术考试60%、平时成绩40%。 | |||||||
课程名称 |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 | 课程编码 | 026711221 | |||||
实施学期 | 第四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32 | 实践学时 | 4 | |
先修课程 | 田径、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实践课程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社会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本门课程主要帮助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初学者能够了解相关基础概念,掌握这项工作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社会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的相关概念、起源、意义、特征、管理与基本原理的介绍,结合我国体育获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活动的功能; (2)掌握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的运作程序、方法和手段,体育体育活动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3)学会经营体育活动的方式方法; (4)通过大量的案例和评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分析能力。 (5)本课程主要介绍体育活动策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原则与方法,并通过具体体育活动策划的实践锻炼学生的策划与组织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勤奋敬业、吃苦耐劳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 |
|||||||
主要内容 | 1.社会体育活动发展概述;2.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原理;3.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内容;4.社会体育活动常用指导方法;5.不同人群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6.城市社区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7.农村社区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8.职工体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9.方案设计与组织注意事项。 | |||||||
教学要求 | 本课程主要介绍体育活动策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原则与方法,并通过具体体育活动策划的实践锻炼学生的策划与组织能力。执行大纲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分组教学,注重课堂讨论。 | |||||||
课程考核 | 理论考核70%、平时成绩30%。 | |||||||
课程名称 | 体育概论 | 课程编码 | 026711311 | |||||
实施学期 | 第四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36 | 实践学时 | 0 | |
先修课程 | 田径、篮球、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掌握体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科学体系,了解体育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2)理解体育在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体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关系。 (3)熟悉体育领域的基本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对体育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揭示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 (2)具备在体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3)能够进行跨学科的主题学习和研究,将体育理论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体育学科的新领域和新方法。 (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其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他人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能够积极关注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推动体育事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
|||||||
主要内容 |
1.体育的本质、功能、目的和价值等基本理论问题。 2.体育与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3.体育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4.体育领域的基本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
教学要求 |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课程与现实的联系,关注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动态和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考未来。 总之,体育概论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全面、深入地介绍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在体育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
课程考核 | 期末考试60%,平时成绩40%。 | |||||||
包括:《健身指导与管理》《健美操》《羽毛球》《足球》。
表19 《健身指导与管理》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 健身指导与管理 | 课程编码 | 026711421 | |||||
实施学期 | 第三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18 | 实践学时 | 18 | |
先修课程 |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健身行业的起源与发展现状,对于健身的本质、健身人口的概念、判定标准,我国健身发展的前景,存在问题;健身活动的内容、方法和指导方法;社健身参与的概念、形式与影响因素。 (2)了解对于健身发展状况与历程以及存在问题均能有所了解,能够清晰把握的健身指导与管理学科系框架。 (3)了解国大众健身的方法,内容手段,对于休闲体育、终生体育、康复体育、体育社团等知识点的了解与掌握。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掌握健健康评价的基本方法,并能够依据健康评价的结果熟练的为一般人群制定合理的健身计划,及对特殊人群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2)使学生掌握有氧、抗阻以及伸展练习的指导方法,能够熟练的对他人进行指导,具备商业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健身行业以及商业健身俱乐部的运营模式,能具备商业健身俱乐部销售、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2)使学生通过合理的周期训练,塑造健康健美的状态。 |
|||||||
主要内容 | 根据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课程设置上分公共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主要课程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损伤与处方、运动康复技术、健身健美原理与实务、私教销售、体育保健学、健身训练心理分析与应用、时尚健身、器械健身、瑜伽、跆拳道、MFT、有氧团操、私教小工具、拉伸运动、普拉提等身体素质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 | |||||||
教学要求 |
(1)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健身的指导与管理的实用性。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悉运用; (2)坚持密切联系实际,对于课中实际到的高深健身原理,一般不予深究。教学时,尽可能借助体育科研中的一些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基本思想,旨在拓开学生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健身方法的具体应用上; (3)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4)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 |
|||||||
课程考核 | 理论考试60%、平时成绩40%。 | |||||||
课程名称 | 健美操 | 课程编码 | 026711531 | |||||
实施学期 | 第二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4 | 实践学时 | 32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以健康为第一的指导思想,掌握一定的健美操理论知识,了解健美操的锻炼价值。 (2)掌握健美操技术动作对身体姿态塑造的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科学的健美操训练方法与内容,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性、柔韧性和控制能力。 2.能力目标 (1)能运用健美操训练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方法,进行身体各部位力量、柔韧、协调以及耐力的锻炼方法,提高身体的综合素质。 (2)能够运用健美操技术方法,专项提高身体局部的平衡性、协调性、灵敏性和肌肉控制能力及耐久性,使其达到的未来岗位的专项素质要求。 (3)改善和纠正不良体态,保持端正的姿态。 (4)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院队精神,营造良好的团队形象,为未来岗位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做好自身人格的完善与提升。 (5)能展现出自信乐观、朝气蓬勃、活波开朗的个人风采,感染周边的人员使其处在轻松愉快的气场中。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有丰富的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能力、优雅的形体气质,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职业意识。 (2)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作风、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3)强化心灵美与动作美的统一,强化职业意识,注重习惯养成,培养不怕吃苦的精神和探索知识的兴趣。 (4)通过课堂练习,达到航空服务岗位所要求的形态美、体能目标和肢体控制能力,以及自身的抗压能力。 |
|||||||
主要内容 |
1、理论部分:(1)健美操运动概述、锻炼价值及意义;(2)介绍健美操创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健美操规则与裁判法(4)健美操赏析 2、实践部分;(1)基本步伐及基本组合动作;(2)上肢与下肢简单动作练习、基本动作练习;(3)有氧组合套路练习、一级组合套路练习;(4)二级组合套路练习、自编组合套路练习(5)二级街舞啦啦操规定动作,自编组合套路练习 |
|||||||
教学要求 |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独立的在音乐伴奏下完成套路规定动作,动作连贯舒展有力,与音乐协调配合。并能根据教师设置的岗位情景下,以团队为单位,共通创编健美操组合动作,并进行简单的队形变化,形成团队意识。学习掌握健美操的基本套路,举一反三,能够自我编制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操化动作,提高职业所需要的体能要求,和对专业技能技巧的相关强化训练。 | |||||||
课程考核 | 技能考核70%、平时成绩30%。 | |||||||
课程名称 | 羽毛球 | 课程编码 | 026711631 | |||||
实施学期 | 第四学期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4 | 实践学时 | 68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通过羽毛球课的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羽毛球起源与发展,学生了解羽毛球运动的基本常识,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2)通过学习掌握羽毛球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本战术,能够指导以及训练,能够能好全面的发展自身。 (3)通过学习熟悉羽毛球的战术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比赛及指导学生中更好的熟练运用。 (4)通过学习熟悉羽毛球运动规则和裁判法,并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能够懂得羽毛球规则,能够更好的训练以及教学,使得学生教与练当中更好的运用战术。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掌握羽毛球的握拍法,发球法,击球法以及步伐中的基本技术,使学生能够普遍达到基层教学。 (2)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单打战术中发球技术,接发球战术,压后场战术,四方球结合突击战术,双打战术作为介绍内容,充分了解战术性问题,指导以及比赛更好的发挥。 (3)通过学习注重结合教学比赛来培养学生战术意识,让学生更深刻、更透彻的熟悉以及掌握羽毛球项目 3.素质目标 (1)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增强体质,增强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根据教学特点安排课内的素质练习,并与课外结合,全面增强体质。 |
|||||||
主要内容 | 学习握拍法;学习正反手击打高远球;学习正手击打远高球;学习正手网前挑球,勾球技术;学习羽毛球综合步伐;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正手杀球;学习正手接球;网前球技术结合步伐;学习单打规则单打战术与教学视频;学习反手发网前球、双打接发球、平轴档;体能训练的身体素质练习; | |||||||
教学要求 | 掌握学习握拍法;熟悉学习正反手击打高远球;熟悉学习正手击打远高球;掌握学习正手网前挑球,勾球技术;掌握学习羽毛球综合步伐;了解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学习正手杀球;掌握学习正手接球;掌握网前球技术结合步伐;掌握学习单打规则单打战术与教学视频;熟悉学习反手发网前球、双打接发球、平轴档;提高体能训练的身体素质练习; | |||||||
课程考核 | 技术考试70%,平时成绩30%。 | |||||||
课程名称 | 足球 | 课程编码 | 026711731 | |||||
实施学期 | 第三、四学期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4 | 实践学时 | 68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保健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掌握足球的基础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 (2)在练习过程中,全面增强体质,重点提高力量、身体的协调性和奔跑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培养勇猛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 2.能力目标 (1)积极主动地参与足球活动,有计划地将足球活动作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之一,并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具有一定的欣赏足球比赛的能力; (2)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从事以足球作为主要内容的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在足球等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足球运动的学习目标,自觉通过足球运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足球运动中享受运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感觉; (5)在足球运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素质目标 (1)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2)在剧烈对抗的足球比赛中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3)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学校和社区足球等体育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和组织者。 |
|||||||
主要内容 |
1.理论教学: (1)现代足球运动发展(2)我国足球运动及发展(3)足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2.足球实践教学: 基本技术训练:(1)传球(2)停球(3)运球(4)球性练习(5)头顶球(6)假动作(7)抢截球(8)掷界外球(9)守门员技术 基本战术训练:(1)基础战术(2)进攻战术(3)防守战术(4)定位球战术 3.教学比赛:(1)比赛阵型站位(2)应用技战术 |
|||||||
教学要求 | 1.知道对足球课程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识;2.理解对本科目涉及到的概念、技术、战术原理、教学训练和科研之间的各层次关系和内在练习、提示现代足球运动发展至今的社会学、文化学特征、长盛不衰的原因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运用已理解的教学原则、技术、战术原理说明、解释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4.学会在直观模仿、教学运用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足球课程教学、训练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任务,并从技术动作的背景中,通过正误动作对比、分化出错误动作。 | |||||||
课程考核 | 技术考试70%、平时成绩30%。 | |||||||
包括:《体育舞蹈》《排球》《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学》《户外运动》
表23 《体育舞蹈》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 体育舞蹈 | 课程编码 | 026711832 | |||||
实施学期 | 第三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4 | 实践学时 | 32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本课程主要学习拉丁舞中伦巴、恰恰和牛仔舞的最基本的元素(练习)、基本舞步、基本技术、自编套路、铜牌套路,配合音乐增加基本的姿态和形体练习。不仅能够塑造形体、增强体质和提高舞蹈技术以及艺术美的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同时在仪表、气质风度等内在素质方面也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集艺术、娱乐、表演、健身和竞技于一身,既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增进健康,又能愉悦身心 2.能力目标 (1)专项理论知识:(在实践课中随堂进行) ①国际标准交际舞的概念、分类、起源与发展;②拉丁舞的种类、内容、基本技术和音乐节奏、风格及舞步特点;③拉丁舞健身价值、文化内涵及未来发展趋势;④拉丁舞比赛竞赛规则、裁判法和影视欣赏。 (2)身体素质: ①姿态练习、芭蕾基本的手位和脚位、形体训练 ②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及测验(随堂进行) (3)专项技术: ①拉丁舞的基本站立姿势与交手方法 ②伦巴舞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元素、基本舞步、自编套路和铜牌组合套路 ③恰恰舞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元素、基本舞步、自编套路和铜牌组合套路 ④牛仔舞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元素、基本舞步、自编套路和铜牌组合套路 ⑤桑巴舞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舞步 2.素质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
主要内容 | 国际标准交谊舞是现代社会流行的一种国际性的竞技舞蹈,也称体育舞蹈。它是由男女二人或多人在高雅音乐的伴奏下,以优美的艺术舞姿为表现形式的一种体育运动。集艺术性、竞技性、表演性和健身性为一体。共分两大类十个舞种,第一类为摩登舞,包括: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和维也纳华尔兹;第二类为拉丁舞,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每个舞种它的起源、音乐节奏、舞步、风格也各不相同,如拉丁舞中伦巴舞音乐缠绵浪漫,步法婀娜多姿,舞蹈风格柔媚而抒情,是表现爱情的舞蹈,被称为拉丁舞之灵魂;又如桑巴的激情;恰恰的俏皮、活泼;斗牛的强劲;牛仔的逗趣,而摩登舞的风格和拉丁舞不同,摩登舞除探戈外,都起源于欧洲大陆,音乐时而激情昂扬,时而缠绵性感,动作细腻严谨,穿着也十分讲究,体现欧洲国家男士的绅士风度和女士高贵与妩媚,男士身穿燕尾服,白领结;女士身着飘逸、艳丽的长裙表现出她们华贵、高雅、端庄与闺秀之美态。 | |||||||
教学要求 |
1.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切实将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2.理论课旨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提高体育文化素养。通过教学使学生明了体育的科学概念,了解体育锻炼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卫生保健知识,了解传统体育项目的组织竞赛方法等。用以指导自身身体锻炼和提高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的能力。 3.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加强心血管系统的锻炼,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形态机能都有提高和改善,并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4.发展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专门练习,对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都是行之有效的练习。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练习的正确做法及其对健身的作用,并将其恰当的安排在专项教学中去。 5.注重体育课程中对学生的过程教育和管理。科学对待学生身体素质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采用与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技术要求,注意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 6.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书育人,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思想、体育道德作风及意志品质教育。 |
|||||||
课程考核 | 技术考试70%,平时成绩30%。 | |||||||
表24 《排球》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 排球 | 课程编码 | 026711932 | |||||
实施学期 | 第四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4 | 实践学时 | 32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是大学生以排球基本技战术和专项身体素质的练习为主要手段; (2)通过合理、科学的体育教育和锻炼手段,达到增强体制与健康,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生活质量和体育技能与素养的提高; (3)是以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2.能力目标 (1)正确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熟练掌握排球锻炼的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排球运动能力和水平; (2)基本掌握和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3)通过排球运动的练习,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了解和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竞赛规则和裁判法,提高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2)基本掌握以发球、传球、垫球、扣球和拦网为主的基本战术和“中一二”等基本战术,并能在对抗和比赛实战加以运用; (3)发展学生灵敏、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具有严于创新、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品质和精神。 |
|||||||
主要内容 |
1.排球理论知识: (1)排球运动概述; (2)排球运动基本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3)排球运动技战术分析; (4)如何组织排球比赛。 2.排球基本技术: (1)准备姿势与移动;(2)垫球;(3)传球;(4)4.发球;(5)扣球;(6)拦网。 3.排球基本战术: (1)阵容配备“四、二”、“五、一” (2)进攻战术“中一二”、“边一二” (3)防守战术 4.实践与身体素质: (1)教学比赛; (2裁判实习; (3体质健康测试项目; |
|||||||
教学要求 | 从培养学生兴趣角度出发,采用游戏、单项技术练习,组合技术练习和教学比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学会排球运动方法,并了解排球运动竞赛的方法和组织程序,力求增加学生把排球运动作为终身体育锻炼手段的机会。 | |||||||
课程考核 | 技能考核70%、平时成绩30%。 | |||||||
课程名称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 课程编码 | 026712032 | |||||
实施学期 | 第四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4 | 实践学时 | 32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保健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提升基本技战术、自身技能、组织能力。 (2)通过学习制定训练计划、以及项目的种类,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技能。 (3)通过实践学习,使其在实践中能够合理的运用所学技术、技能。 (4)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锻炼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2.能力目标 (1)能够进行基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 (2)能够完成小规模团队活动的策划、进展、总结。 (3)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合理制定特定的训练计划。 3.素质目标 (1)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增强体质,增强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懂得珍惜、学会感恩、学会突破自己和提高自信等等。 |
|||||||
主要内容 |
(1)学习组织能力,完成策划、组团训练。 (2)学习训练计划的设计与完成,使其更好的掌握技术技能。 (3)实践学生,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及专业水平。 |
|||||||
教学要求 |
(1)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目的 (2)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 (3)树立科学的健身方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
|||||||
课程考核 | 技术考试70%,平时成绩30%。 | |||||||
课程名称 | 学校体育学 | 课程编码 | 026712132 | |||||
实施学期 | 第四学期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72 | 实践学时 | 0 | |
先修课程 | 运动解剖、运动生理、田径等专业课程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主要聚焦于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这包括但不限于学校体育的地位、作用、内容、方法,以及中、小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此外,学生还应初步掌握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和安全保障等内容。 2.能力目标 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这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具备设计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并能进行科学、客观的体育评价。同时,课程也注重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致力于树立学生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并培养他们在学校体育教学等方面的创新意识。此外,课程还强调增强学生的体育精神,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掌握跑、跳、投掷等基本体育技能,也是全面提升学生基本身体素质,为体育教学奠定基础的重要一环。 |
|||||||
主要内容 | 涵盖了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体育教学方法与技巧、体育教材与教学设计、学校体育的组织与管理、体育评价以及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与能力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校体育学知识体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 |||||||
教学要求 | 强调通过课堂教学、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环节,使学生能够掌握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及方法。同时,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体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
课程考核 | 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 | |||||||
课程名称 | 户外运动 | 课程编码 | 026712232 | |||||
实施学期 | 第三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4 | 实践学时 | 32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保健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自然环境举行的带有探险或体验探险的运动项目群。其中包括登山、攀岩、悬崖速降、皮划艇、潜水、帆船、定向运动、等项目,户外运动中多数带有探险性,属于极限和亚极限运动,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拥抱自然,挑战自我。 2.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户外运动的基本方针和技能; (2)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3)掌握常见户外运动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素质目标 (1)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 (3)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4)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
主要内容 |
1.攀岩、速降、野营、野外定向、轮滑、城市定向、溯溪、探险、徒步、登上、钓鱼、小车轮等户外运动项目。 2.定点、定向、定线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3.户外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 |
|||||||
教学要求 |
1.教学中区别对待; 2.教学与训练要注意“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重点内容重点讲解和练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其他学生要求有所了解,使其对武术运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3.学生能力的培养; 4.意教学方针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以及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教具提高教学效果。 |
|||||||
课程考核 | 技术考试70%,平时成绩30%。 | |||||||
主要包括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劳动教育等。在校内外进行等综合实训。劳动教育、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可由学校组织在体育相关企业开展完成。实习实训既是实践性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应严格执行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高等职业学校社会体育专业顶岗实习标准》要求。
表28 实践教学环节进程表
序号 | 实践训练项目 | 学期 | 周数 | 学时 | 主要内容及要求 | 地点 | 考核办法 | 备注 |
1 | 军事训练 | 第一学期 | 2 | 210 | 大学生基本军事技能、技术知识学习 | 校内 | 军事评价 | |
2 | 认知实习 | 第五学期 | 30 |
1.带领学生在校外参观场地 2.要求学生写心得与见闻报告的形式 |
校外 | 学生提交的见闻报告 | ||
3 | 跟岗实习 | 第六学期 | 60 |
1.带领学生在校外参观场地 2.要求学生写心得与见闻报告的形式 |
校外 | 学生提交的见闻报告 | ||
4 | 顶岗实习 | 第六学期 | 24 | 480 |
1.学生到企业单位顶岗实习 2.填写顶岗实习报告册 |
校外 | 企业评价及完成报告册质量 | |
5 | 毕业设计(论文) | 第六学期 | 2 | 60 |
1.学生针对一个大型运动会作一份策划书 2.提交电子档成果和纸质档成果 |
校内 | 提交成果质量评价 | |
6 | 劳动教育 | 第二学期 | 60 | 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劳动 | 校外 | 企业评价及心得 |
(三)第二课堂
根据《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和《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工作要求,按照《贵州工程职业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要求,编制学生第二课堂教育计划。本专业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列入课程教学计划,学生在三年中通过六个模块的第二课堂培养。
1.模块1: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
(1)学分:1.5学分。
(2)项目及内容:学生入党、入团情况,学生参加党校、团校培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经历,参加思想引领类活动、会议全勤的经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军训、主题班会、团日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思政类讲座等。
(3)培养目标:使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拥护、热爱中国共产党,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实施部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2.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1)学分:2学分。
(2)项目及内容: “三下乡”活动、寒暑假生产实践、社会调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支教助残、社区服务、法律援助、公益环保及其他各种公益活动。
(3)培养目标: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深入认识社会、确认适合的职业、为职场过渡做准备,进而增强就业竞争优势。
(4)实施部门: 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3.科技水平与创新创业能力
(1)学分:1.5学分。
(2)项目及内容: 课题研究、创新创业大赛、专业技能竞赛、能力技能(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普通话等级、职业技能等级),科技类、专业类、创新创业类专题讲座,学业或工作受表彰,创新创业类、专业技能类学生社团。
(3)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创造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等,使学生具备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学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4)实施部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4.人文艺术修养
(1)学分:1.5学分。
(2)项目及内容: 各类文体活动、文艺类等级认证、文艺类专题讲座、文艺类学生会/学生社团等。
(3)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的高素质设计艺术人才。
(4)实施部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5.身心素养
(1)学分:2学分。
(2)项目及内容: 体育竞赛活动,体育类技能等级认证,体育运动队(俱乐部)、心理协会、体育类学生社团,心理健康、体育类专题讲座,晨跑(一学年100次及以上)。
(3)培养目标: 具备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能正确认识自我与评价自我;能正确对待挫折,克服自卑感,乐观进取。
(4)实施部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6.社会工作与团队协作能力
(1)学分:1.5学分。
(2)项目及内容: 社会工作(校外助理)受邀表演、学生干部以及积极策划校内活动,参加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学生会、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艺术团、新闻信息中心等),担任学生干部,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等。
(3)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培养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培养服从指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4)实施部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五、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三年制高职每学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总学时为2650,总学分138,必修学分为123,选修学分为15,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24.38%(由于本专业无公共体育课程,所以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为24.38%,占比稍低)。高职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10.19%。
鼓励将学生取得的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已掌握的有关技术技能,按一定规则折算为学历教育相应学分。
表29 各学期教学活动周安排表
环节 周数 学期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合计周数 | |||
1 | 2 | 3 | 4 | 5 | 6 | ||
军事训练 | 2 | 0 | 0 | 0 | 0 | 0 | 2 |
课程教学 | 16 | 18 | 18 | 18 | 0 | 18 | 74 |
认识实习 | 0 | 0 | 0 | 0 | 2 | 0 | 2 |
劳动教育 | 2 | 2 | 2 | 2 | 0 | 2 | 8 |
岗位实习 | 0 | 0 | 0 | 0 | 24 | 0 | 24 |
学年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合计 | |||
学期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三学期 | 第四学期 | 第五学期 | 第六学期 | |
期学时 | 646 | 506 | 392 | 404 | 630 | 72 | 2650 |
期学分 | 39 | 31 | 21.5 | 22.5 | 3 | 3 | 135 |
教学周 | 18 | 18 | 18 | 18 | 18 | 4 | 108 |
考试门数 | 6 | 4 | 1 | 1 | 0 | 0 | 12 |
周学时 | 35 | 28 | 22 | 22 | 35 | 18 |
课程类别 | 学分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占总学时比例(%) | |
公共基础课程 | 42 | 646 | 514 | 132 | 24.38 | |
专业技能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18 | 324 | 310 | 14 | 12.23 |
专业核心课程 | 28 | 504 | 156 | 348 | 19.02 | |
专业拓展课程 | 12 | 216 | 30 | 186 | 8.15 | |
实践教学课程 | 23 | 690 | 0 | 690 | 26.03 | |
选修课程 | 15 | 270 | 142 | 128 | 10.19 | |
合计 | 137 | 2650 | 1152 | 1498 | 100 | |
理论学时占比: | 43.47 | |||||
实践学时占比: | 56.53 |
六、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1)包括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
(2)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18: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不低于60%,其中专职教师占80%,兼职教师占20%;职称结构:高级职称10%,中级职称30%,初级职称60%;学历结构:研究生学位以上教师占30%。
2.专任教师
(1)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
(2)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3)具有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教育、运动医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
(4)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
(5)3年累计不少于6 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6)教师必须具备“以德施教、扎实功底、方法科学、教学过硬”的水平。
3.专业带头人
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行业、专业发展,能够主动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主要从体育俱乐部、体育行业协会或相关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或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行业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专业教学任务。
5.教师发展规划
(1)应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学历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师职业培养和发展计划。
(2)建立增加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制度保障,加强学界和业界(企业、行业)的联系,探索教师团队灵活发展的模式。
(3)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专业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开拓教师的国际视野。
(4)强化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定期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培训;
(5)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教师通过互帮互助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 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1)校内实训室(基地)基本要求
表32 社会专业实训室配置要求
序号 | 设备台数 | 实训(实作)内容 | 实训室面积 | 主要设备及配置要求 | 备注 |
1 | 5 |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采集、分析,根据分析情况制定运动处方。 | 200㎡ | 投影仪设备、白板、wifi、身高体重计、坐位体前屈、纵跳计、视力测试、肺活量测试仪、垫子 | |
2 | 1 | 体育舞蹈、跆拳道、散打、健身房等多功能室内教学 | 200㎡ | 垫子、镜子、扶手、音响 |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面积(㎡) | 工位数(个) | 实训(实作)内容 | 主要设备 | 备注 |
1 | 健身房 | 400 | 25 | 健身,制定健身方案,每项器材的使用方法,如何恢复放松、合理膳食等。 | 投影仪设备、白板、wifi、跑步机、椭圆仪、固定自行车、坐姿胸推训练器、史密斯机综合训练器、核心综合训练器、壶铃、健身球、健身半球等 |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提供开展进行国民体质监测与评价、运动处方制定、体育活动健身指导,体育赛事活动策划与组织管理活动,实训设备齐全,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和实训规章制度齐全。
4.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其中,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行业政策法规资料、有关职业标准,有关幼儿教育相关、幼儿保育相关的图书等。
3.数字资源配备的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
(五)学习评价
1.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如考查 、考试、顶岗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论文)、社会调查报告、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评定方式。
2.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六)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目标
围绕办学理念、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需要搭建科学合理且相对稳定的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
通过教学运行、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经费、设施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计划修订、实践教学改革、学生日常管理、毕业生质量跟踪、社会和用人单位价等环节进行全方位、分层次、常态化的质量监控与管理,实现以学生为本,以用人单位需求和标准为要,以结果为导向的质量管理目标。
2.质量管理规范
(1)质量管理部门(机构)、制度与机制
①成立专门负责质量监控与管理的部门或机构,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术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②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与管理的规章制度。
③形成日常管理、定点管理和定期管理相结合的质量保障机制(管理机制)。
——日常管理:由学院院长负责对专业教学运行等情况进行日常管理。
——定点管理:由专门的质量管理组织或个人对教学质量控制点进行定点管理;由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组等,个人则有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代表等。
——定期管理:由学院和二级学院组织定期的管理评审、专项评估、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等工作。
(2)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加强对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其主要方式有:
①建立领导听课制度:学院、院系各级领导每学期完成一定的听课任务,以便及时掌握教学一线的信息,把好教学质量关。
②建立专家督导制度:校院两级聘请一些专职教学专家(退休或在职),定期随堂听课或开展其他教学督导工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③建立同行评议制度:教师之间要形成相互学习、交流、竞争、提高的教学氛围,每个教师每学期须完成一定的听课工作量。
④建立学生评教制度:每学期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⑤与业界建立双挂和互动制度:纳入业界对教学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
七、毕业要求
(一)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至少须修满134学分方可毕业,必修学分120学分,选修课学分8学分,素质拓展和职业技能2学分。第二课堂学分4学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为必修)。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作发明、发表论文等,可进行学分替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
表34 学分替换对照表
序号 | 项 目 | 要 求 | 课外学分 | 可替换课程 | |
1 |
社会实 践活动 |
个人被院团委或团省委评为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集体被院团委或团省委评为优秀社会实践队 |
个人1~2 集体每人1~2 |
素质限选课 | |
参加各类社会工作并获表彰 | 1~3 | ||||
2 |
专业技 能竞赛 |
校级 | 一等奖 | 2 | 专业限选课 |
省级 | 一等奖 | 4 | 专业限选课 | ||
二等奖 | 3 | ||||
三等奖 | 2 | ||||
国家级 | 一等奖 | 7 | 专业限选课 | ||
二等奖 | 5 | ||||
三等奖 | 3 | ||||
3 | 论文或千字以上文章 |
在公开刊 物发表 |
每篇 | 1~3 | 专业限选课 |
4 | 创新、发明、创作 | 按情况 | 每项 | 1~3 | 获专利授权的可替换英语、专业限选课学分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各类裁判员)、职业资格证书(各类教练员)、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至少取得一个。
表35 相关证书
类型 | 主要证书名称 | 颁证单位 | 建议获取时间 | 备注 |
普通话证书 | 普通话二乙及以上证书 | 省语委办 | 第一、二学期 | 必考 |
职业资格证书 | 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 | 国家体育总局 | 第五、六学期 | 必考 |
裁判员证书(各类) | 省体育局 | 第一 、二、三、四学期 | 选考 | |
各类教练员证书 | 省体育局 | 第五、六学期 | ||
户外指导员证书 | 省体育局 | 第五、六学期 |
做一份体育赛事活动策划书。内容包含:活动宗旨、目的、活动时间、地点、活动组织机构、活动内容、活动对象、活动规则、报名方式、奖励办法、注意事项等。
(四)顶岗实习报告
认真撰写社会体育系下发的高职毕业生顶岗实习报告册实习日志与实习总结,并按要求在实习单位考核盖章生效。
八、附录
编制执笔人:安国民 王维权
编制参与人:黄开望(企业代表) 吉滔(毕业生代表)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基本信息
(一)专业名称
社会体育
(二)专业代码
670403
(三)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四)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3年
二、职业面向
表1 职业面向表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所属专业类(代码) | 对应行业(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
体育大类 (67) |
体育类 (6704) |
体育 (89) |
体育专业人员 健身和公共体育场所服务指导人员 |
社会体育指导管理(跆拳道、羽毛球、体育舞蹈等47个运动项目) |
通用能力证书 | 职业资格证书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社会认可度高的行业企业标准和证书 |
计算机证书 | 体适能教练员 | 足球裁判员 | 社会体育指导员证 |
英语等级证书 | 羽毛球教练员 | 篮球裁判员 | 教师资格证 |
普通话证书 | 跆拳道教练员 | 田径裁判员 | 运动员等级证书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面向体育行业的健身及体育公共场所等岗位,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能,能够从事体育教育、体育健身指导、体育赛事策划与组织、体育科学知识传播、体质监测与评价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
①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3)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①具有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
②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
③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4)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①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专业运动技能;
②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③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
(1) 通识知识:通过教学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能讲10个红色故事。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预防等相关知识;
(3)掌握社会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4)掌握人体测量与评价相关的理论知识;
(5)掌握健康运动处方、竞技运动处方、常见慢性疾病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和方法;
(6)掌握大众体育健身咨询理论的基本方法;
(7)掌握社会体育活动和赛事策划、组织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8)掌握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所涉及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包括技术原理、技术规则、训练方法等。
3.能力
(1)具备探究学习,终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备体育健身项目(包括社区常见运动项目)的运动技能和健身指导能力;
(4)具备各项运动项目的执裁能力;
(5)能够策划、组织、实施大众社会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
(6)能够对各人群或个人进行国民体质测量,并正确分析和评价其结果;
(7)能够根据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处方,并对运动过程中发生的运动损伤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理;
(8)具备健身场馆的管理和运营能力。
(三)培养规格实现矩阵
表3 培养规格实现矩阵
序号 | 培养规格要求 | 实现环节 |
1 | 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 军事理论与训练 |
2 | 具有责任感和求知欲。 | 形式与政策 |
3 | 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培养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 |
5 | 具有质量意识,创新思维。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 |
6 | 具备大数据信息处理能力。 | 信息技术 |
7 | 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 大学语文 |
8 | 具有英语基础知识。 | 大学英语 |
9 | 能掌握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 | 生态文明教育 |
10 |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热爱劳动。 | 劳动教育 |
11 | 能记住并讲好10个红色故事。 | 党史 |
12 | 具备扎实的体育学科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人体生理学、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等。 | 社会体育导论 |
13 | 熟练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体育心理学、社会体育学、群众体育组织与管理、体育市场营销等。此外,还应具备一定的体育指导技能,如各类体育项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 |
14 | 关注国内外社会体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了解相关政策法规,以及社会体育市场的需求变化。 | 体育概论 |
15 | 通过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社会体育指导、体育赛事组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技能。 | 体育管理实践与应用 |
16 | 了解并掌握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及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外部特征的影响。 | 运动解剖 |
17 | 能够充分运用生理知识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及运动训练中。 | 运动生理学 |
18 | 掌握田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裁判法、教学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提高。 | 田径 |
19 | 掌握篮球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裁判法、教学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提高。 | 篮球 |
20 | 掌握足球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裁判法、教学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提高。 | 足球 |
21 | 掌握跆拳道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裁判法、教学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提高。 | 跆拳道 |
22 | 掌握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裁判法、教学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提高。 | 民族传统体育 |
23 | 掌握户外运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裁判法、教学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提高。 | 户外运动 |
24 | 掌握基本健身知识,能够运用相应知识带领健身操课及进行私人教练。 | 健身指导与管理 |
25 | 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运动膳食营养处方 | 大众健身营养学 |
26 | 应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和适应能力,能够在各种环境下保持健康的心态和体态。 | 体育心理学 |
27 | 熟悉我国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方针政策,科学运用相应知识到体育训练中。 | 运动训练学 |
28 | 能够简单处理运动疲劳、运动损伤,并进行基础运动康复 | 运动保健康复学 |
29 | 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体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 实习 |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依托体育行业发展,按照企业实际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与专业特点,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对接职业标准开发课程标准,聘请体育行业(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合理设置各个教学环节,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实施项目教学。同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之路,构建“课堂与实习实训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结合、在校成长与职场成长结合”的“三结合”(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教学情境与工作场境相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公共基础课程
本专业将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军事理论与训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贵州省情、生态文明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国家安全教育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美育、党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列为选修课。
表4公共基础课课程简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学时 |
1 | 大学语文 | 《大学语文》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重要的工具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这门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
1.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学常识,特别是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种主要文体特点及发展简况,建立宏观的文学史体系,对中华优秀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了解中国文学发展概况,尤其是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3.重点分析重要作家作品,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知识储备。从文学作品中体会时代情感,争做时代先锋,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文化素养。 4.从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了解每个时间段不同的作品,了解他的时代意义,从中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未来职业的发展时刻做好准备。 |
72 |
2 | 大学英语 | 一是以应用为目的,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听说、写译能力,使其在毕业后的社会交往和工作、学习和研究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二是以素质教育为本,以适应将来各方面发展的需求,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
本课程所选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至二册,分为听、说、读、写、译五个部分,包括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多媒体课件和磁带等。 《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每册按主题分为8个单元,每单元由listening、speaking、reading、writing、translation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包含相关练习题。配有《综合练习册》,供学生巩固和拓展读写教程中所学到的语言技能和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分为8个单元,第二册分为10个单元,每单元包括语音训练、听力训练、口语训练、听说结合的训练等,在加强基本听说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
72 |
3 |
形势与政策 |
本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校情、面向德江、辐射本省,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坚定的政治信仰,较高的综合素养,能正确认识世界,客观看待社会,积极认识自我,扎根基层,吃苦耐劳,能在各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 |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每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以及结合我院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每学期从党的建设、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一国两制、国内国际形势中确定相应的理论教学内容。 |
8 |
4 | 贵州省情 |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 贵州省情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对贵州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律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2.能力目标:能理论联系实际, 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使学生掌握贵州省情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有关贵州省情的理论问题。 3.素质目标: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贵州社会经济活动的 实践之中,使学生掌握贵州省情的研究方法,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贵州省情课程教学以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网络教材为依据,采用课堂教学、网上辅导、教学讨论、学生自学等形式开展教学。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贵州省情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对贵州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律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理论教学主要以模块内容为基础,设计其理论项目,对应的实践主题与实践项目,以加深对课程的学习升华。 |
16 |
5 |
生态文明教育 |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积极关注各种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与议题、制度与措施,深刻理解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关系,两者是生命共同体;帮助学生获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需要的知识、方法,提高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生态忧患意识和生态责任意识;引导学生遵循绿色消费观,自觉选择有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活方式,使学生成为美丽中国的播种者、建设者,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实践者,生态文明的宣传者、监督者。 | 通过生态文明课程的学习,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从而养成公属对环境的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生态文明技能合格的生态文明公民不但要具备生态文明知识,还必须具备将知识用起来的能力;强化学生生态文明意志目标是指让公民能“自觉”地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乃至人与世界关系的目标。在授课内容上,应紧跟国家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话题,勤于收集相关的政策文件及法律法规。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自觉收集相关案例,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培养生态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践行生态文明。 | 18 |
6 |
信息技术 |
本课程是全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也是后续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的先行课。 本课程是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性和应用性。该门课的教学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案例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
主要内容有:学习计算机系统组成和计算机工作原理,操作系统的应用和维护,office办公软件应用,信息技术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病毒防治和多媒体技术等知识技能。 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从“历史文化、科技发展、理想信念、政治经济、安全技术”等方面着手,选择案例和学习素材,让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潜移默化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提高学生计算机的防病毒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持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达成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实现能力迁移;掌握计算机基本组成及拆装、局域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和微机系统的简单维护;掌握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知识。 |
72 |
7 7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积极投身人生实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远大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2.掌握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与原则,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 3.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提高法治素养,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
54 |
8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本课程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通过学习,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使大学生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全面概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积极投身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
54 |
9 99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把学习理论和学习原著结合起来,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广泛阅读和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治国理政过程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 紧密联系实际,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3.把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涵盖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核心内容,并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强化问题意识,注重释疑解惑。 教学要求:青年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准确理解、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全面了解这一思想中蕴含的人民至上、崇高信仰、历史自觉、问题导向、斗争精神、天下情怀等理论品格和思想风范:深刻把握这一思想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
54 |
10 |
党史 |
本课程教学旨在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从而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引导学生学习英雄、铭记英雄,自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升境界、涵养气概、激励担当。 |
《中国共产党党史》,是普通高等学校公共基础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讲授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艰难曲折的伟大奋斗历程,总结历史经验,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明镜。以历史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 教学要求:本门课程要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强化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奠定夯实必要的知识和理论基础。 |
18 |
11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本课程通过系统讲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调适的技能,让学生能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情绪调控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课程内容依据高职高专十四五规划教材,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科学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贴近学生,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测量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36 |
12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本课程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 通过这门课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的准备。 | 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科学、系统和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本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36 |
13 | 生态文明教育 | 通过生态文明课程的学习,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从而养成公属对环境的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生态文明技能合格的生态文明公民不但要具备生态文明知识,还必须具备将知识用起来的能力;强化学生生态文明意志目标是指让公民能“自觉”地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乃至人与世界关系的目标。 | 在授课内容上,应紧跟国家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话题,勤于收集相关的政策文件及法律法规。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自觉收集相关案例,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培养生态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践行生态文明。 |
16 |
14 |
劳动教育 |
通过劳动教育,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养成勤俭节约、认真负责、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物、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 初步掌握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所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一定的技术认识、技术思维、技术实践和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有关技术、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奠定初步的基础。 初步具有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审美意识、伦理意识、效益意识、环保意识、职业与创业意识,以及关心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 |
劳动课程的内容包括校园卫生、家政技能、传统手工、公益服务、生存演练、办公技术等六个劳动项目,进行学段分化,一年级主要是校园卫生、家政技能、传统手工等项目的劳动,二年级主要是公益服务、生存演练等项目的劳动;三年级主要是办公技术项目的劳动。 | 4 |
15 | 国家安全教育 | 通过国家安全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增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具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 学生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 | 16 |
16 | 军事理论与训练 | 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 军事课(含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列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组织实施军事课教学,严格考勤考核制度。 | 60 |
17 | 数字素养通识课 |
通过数字素养通识课,增进学生对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的理解与认知,全面提升数字学习能力、增强数字工作能力、激发数字创新活力,依托人工智技术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人才的培育步伐,为贵州省数字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
教学内容: 1.数字技术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应用; 2.信息处理能力。包括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 3.数字安全意识。包括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 4.创新思维能力。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 5.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自动规划、人工智能伦理。 教学要求: 1.理解数字素养通识课的基本内涵,掌握基本的数字素养和技能; 2.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与挑战,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 3.全面提升学生信息敏感性和信息鉴别力,提高学生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学习与生活问题的能力,帮助形成较强的数据保护与网络安全观念; 4.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加快数字人才的培养。 |
16 |
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一般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6门专业基础课程、7门专业核心课程、3门专业拓展课程和5门专业选修课程。
表5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课程转换分析表
序号 | 工作领域 | 工作岗位 | 典型工作任务 | 专业能力要求 | 相关知识要求 | 对应课程 |
---|---|---|---|---|---|---|
1 | 教育工作者 | 体育教师 | 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估干预 | 良好的身心素质 | 掌握各项实践技能及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策划与组织等相关知识 |
《学校体育学》 《体育心理学》 《田径》《篮球》等 |
2 | 体育场馆及健身工作者 | 健身教练员 | 负责相应运动项目的指导 | 形象气质及专业技能过硬 | 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
《运动解刨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保健学》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等 |
3 | 幼儿篮球教练员 | 篮球教练员 | 负责篮球项目的指导 | 形象气质及专业技能过硬 | 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
《运动解刨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保健学》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篮球》等 |
4 | 青训中心 | 足球教练员 | 负责足球项目的指导 | 形象气质及专业技能过硬 | 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
《运动解刨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保健学》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足球》等 |
5 | 青训中心 | 田径教练员 | 负责田径项目的指导 | 形象气质及专业技能过硬 | 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
《运动解刨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保健学》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田径》等 |
6 | 青训中心 | 羽毛球教练员 | 负责羽毛球项目的指导 | 形象气质及专业技能过硬 | 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
《运动解刨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保健学》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羽毛球》等 |
7 | 各类赛事运动员 | 运动员 | 负责各项目训练,成为半职业化及职业化运动员 | 身体素质过硬,有良好的毅力 | 掌握本项目的相应训练知识 |
《运动解刨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保健学》 《运动训练学》 《体育心理学》 《田径》等 |
8 | 幼儿教育 | 滑轮教练员、体适能教练员 | 负责幼儿心肺功能的提高及体育运动能力的提升 | 有耐心,责任心强 | 掌握幼儿心理及相应训练学科的知识 |
《运动生理学》 《运动训练学》 《体育心理学》 |
9 | 社区指导员 | 社区体育指导员 | 发展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 | 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及专业知识 | 要学会良好的沟通方式,与人能合理有效沟通 |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健美操》《民族传统体育》等 |
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大众健身营养学》《运动训练学》《运动保健康复学》《社会体育导论》。
表6 《运动解剖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 运动解剖学 | 课程编码 | 026710111 | |||||
实施学期 | 第一学期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72 | 实践学时 | 0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了解并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 (2)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标,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掌握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3)学会分析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提高人体运动效率的解剖学; (4)了解并掌握与体育运动联系最为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 (5)学会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分析方法,为分析人体动作,发展力量和柔韧性等运动训练方案制定,为运动技术诊断、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选材等方面提供必要的解剖学知识; 2.能力目标 (1)具备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外部特征的影响的能力; (2)具备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儿童少年和青年的解剖形态的能力; (3)具备掌握基本的骨骼和关节结构,肌肉的构成、特点、配布规律以及结构; (4)具备体育运动对运动员消化、呼吸、泌尿、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影响; (5)具备熟练掌握运动员主要大肌群的肌肉起止点及走向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能运用从中获得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2)能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各器官、各系统形态结构的影响,初步学会对运动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为体育科学研究和体育教学提供专业的解剖学知识; (3)能了解肌肉的起止点与走向以及对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及一般紧急处理; |
|||||||
主要内容 | 人体的基本组成;骨与骨连结;骨骼肌;体育运动解剖学分析;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脉管系统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生殖系统等特点的构成。 | |||||||
教学要求 | 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多增加案例,既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和基础性,又要增加生动性和实用性。应重视实验课,购置必要的实验设备,完善实验条件,加强实验教学,保证实验课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自学、表达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课程考核 | 理论考试60%,平时成绩40%。 | |||||||
课程名称 | 运动生理学 | 课程编码 | 026710211 | |||||
实施学期 | 第一学期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58 | 实践学时 | 14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了解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 (2)了解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 (3)了解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 (4)了解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 (5)了解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长期性影响; (6)了解肌肉收缩与舒张过程的生理机制; 2.能力目标 (1)具备正常人体生理功能活动规律和生理机制。 (2)具备在体育运动中或长期系统锻炼影响下人体生理活动的反应和适应规律及其生理机制。 (3)具备熟悉常用运动生理功能,体质检测与评价方法及其在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及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素质目标 (1)能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2)能应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同时,得到科学研究、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良好训练 (3)能用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4)能运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提高科学素养,并具备分析和解决体育运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复合型体育保健人才奠定运动生理学的基础,为体育教学、训练服务。为全面健身服务,为“健康第一”的教育服务。 |
|||||||
主要内容 | 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生理、循环生理、呼吸生理、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排泄、感觉器官、神经生理、内分泌等 | |||||||
教学要求 | 通过生理学的学习,学生要达到以下要求;掌握关于正常人体各种生命活动过程的发生原理及其调节机制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 |||||||
课程考核 | 理论考试60%、平时成绩40%。 | |||||||
课程名称 | 大众健身营养学 | 课程编码 | 026710311 | |||||
实施学期 | 第三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36 | 实践学时 | 0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了解国内外营养学发展状况及世界人口营养水平; (2)理解并掌握营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有关专业术语; (3)理解并掌握各营养学的功能、供给能量及食物来源,熟悉食品加工对各营养素养的影响; (4)掌握各种特殊人群的营养需要、营养素、能量供给及食物来源; (5)了解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掌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其意义; (6)熟悉营养学与疾病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掌握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三大生热营养素和维生素、矿物质、水的功能、需要量和食物来源; (2)掌握各类人群的营养、疾病营养、食品营养价值、营养强化等的概念和具体内容; (3)掌握营养状况测量与评价、膳食模式及膳食计划、营养咨询等实践技能和方法。 3.素质目标 (1)具有公共营养师等职业岗位职业道德观念、职业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2)具有公共营养师等职业人员所需要的逻辑分析能力、管理意识。 |
|||||||
主要内容 | 1.营养学基础2.各类植物化学物的分类、结构、类型、生物学作用各类食品营养价值3.特殊生理人群营养4.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应用营养素需要量的基础知识、几个界限进行运动营养学的教学。 | |||||||
教学要求 | 通过每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每章内容的概念及其作用,每章结束后布置适量课外作业。 | |||||||
课程考核 | 理论考试60%、平时成绩40%。 | |||||||
课程名称 | 运动训练学 | 课程编码 | 026710411 | |||||
实施学期 | 第二学期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72 | 实践学时 | 0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了解掌握运动技术学科、运动人体学科、教育心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了解掌握一般运动训练和专项运动训练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3)了解从事专项运动训练与教学、竞赛组织与裁判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熟悉我国体育工作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一般运动训练和专项运动训练的发展动态。 2.能力目标 (1)具备掌握利用体育手段增强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学会科学的指导广大群众的健身活动,合理的安排自身体育活动。 (2)具备对社会体育和健身活动进行分析能力研究的能力,以及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一般能力。 (3)具备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人体及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积极影响,从而正确认识体育健身工作的地位、意义和作用,提高从事社会体育组织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素质目标 (1)懂得了解各种训练计划的制定,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应用培养掌握现代科学训练理论和方法,任专项或体能教练工作的专门人才。 (3)懂得提高运动训练理论运动训练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加强体育专业思想教育,为培养从事运动训练的专门人才打基础。 |
|||||||
主要内容 | 了解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明确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运动训练的内容,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了解运动训练管理的含义及其管理的层次结构;明确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竞赛管理。了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管理体制。掌握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方法措施以及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 |||||||
教学要求 |
(1)了解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运动训练管理的层次结构;运动员选材的任务及生物基础;训练周期的类型、改变负荷的形式、战术训练的意义以及影响因素;参赛准备的内容及运动员参赛风险识别、评估与对策。 (2)理解训练方法的意义和操作过程及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竞技战术、战术能力的概念;心里能力与体能、技能、运动智能与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关系;各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
|||||||
课程考核 | 理论考试60%、平时成绩40%。 | |||||||
课程名称 | 运动保健康复学 | 课程编码 | 026710511 | |||||
实施学期 | 第四学期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72 | 实践学时 | 0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的活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人体对体育运动所表现出的基本形态; (3)了解运动员创伤后训练、伤病的体育康复; (4)了解运动创伤的预防、诊断、处理、急救和运动性病症的生理、病理现象 (5)了解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状况人群的体育保健特点和要求,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 2.能力目标 (1)懂得如何为运动员制定适用于自身需要的运动处方、会合理安排运动员需要的健康食品、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2)能用正确的方式去给运动员做体格检查,并进行科学的锻炼方式; (3)能运用人体测量对运动员的评价; (4)能用基本的按摩手法运用到实践中; (5)能对运动员常见的意外进行初步运动损失的一般处理 3.素质目标 (1)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素质 (2)具备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应对能力素质 (3)具备较高的体育保健和心理调适能力 |
|||||||
主要内容 | 人体测量与机能评定、运动员损伤预防与处理、按摩理论与手法、医务监督与营养卫生、运动处方与应用、运动与保健、运动与营养、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常见的运动损伤。 | |||||||
教学要求 | 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人体运动过程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能应用医学知识和技术,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有效的医务监督,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性疾病。培养乐观向上。自强自信的精神和勇于战神疾病、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 |||||||
课程考核 | 理论考试60%、平时成绩40%。 | |||||||
课程名称 | 社会体育导论 | 课程编码 | 026710611 | |||||
实施学期 | 第二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36 | 实践学时 | 0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现状,对于社会体育的本质、体育人口的概念、判定标准,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前景,存在问题;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方法和指导方法;社会体育参与的概念、形式与影响因素。 (2)了解对于国内外大众体育的发展状况与历程以及存在问题均能有所了解,能够清晰把握的社会体育的学科系框架。 (3)了解国内外大众健身的方法,内容手段,对于休闲体育、终生体育、康复体育、体育社团等知识点的了解与掌握 2.能力目标 (1)具备怎样清晰地掌握各内概念,对于如何把握好社会体育活动指导的原则与方法,利用社会体育理论知识解决社会体育发展中产生的存在与当前社会体育中的主要社会问题 (2)具备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和手段的指导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3)具备掌握学习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 3.素质目标 (1)懂得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社会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 (2)能用正确的方式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社会体育指导教学、体育经营开发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为社会体育的科研等方面工作培养储备人才。 |
|||||||
主要内容 | 掌握社会体育学科研究对象与方法,国内外社会体育学科发展的现状,社会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前景。 | |||||||
教学要求 |
1.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社会体育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有关社会体育领域的基本概念、社会体育活动内容、原则、指导方法等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2.坚持理论密切实际,讲授时尽可能借助实际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理论知识结构内涵,旨在开拓学生的思路,自觉将体育活动指导与实践相联系,使学生明确社会体育发展的本质是服务人民群众,增进群众体制健康,丰富群众活动内容,为促进全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保障,提高学生的认识与理论水平。 |
|||||||
课程考核 | 理论考试60%、平时成绩40%。 | |||||||
包括:《篮球》《田径》《体育管理实践与应用》《跆拳道》《运动处方》《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体育概论》
表12 《篮球》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 篮球 | 课程编码 | 026710731 | |||||
实施学期 | 第一、二学期 | 总学时 | 144 | 理论学时 | 8 | 实践学时 | 136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运动解剖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参与篮球学习锻炼,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参与课外篮球活动,了解篮球运动中常见的扭伤、戳伤、撞伤的简单处理方法,提升自身保健和康复能力; (2)了解篮球项目的起源和历史发展,知道篮球项目来源于生活;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身体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具有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的能力 (3)体验篮球游戏的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结合篮球课的学习,安排切实际可行的锻炼计划,掌握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合理选择人生需要的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体魄。 2.能力目标 (1)学习篮球运动项目相关知识,包括篮球的发展史、篮球裁判法、篮球技战术、体能训练、常见损伤处理等基本知识,形成全面的篮球知识系统; (2)掌握篮球运动技能和方法,从发展学生篮球基运动能力开始,逐步掌握篮球运动所授基本技术和战术配合,能合理运用篮球技术的学习方法,科学的进行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3)通过篮球课的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和道德修养,在各类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组织能力。 3.素质目标 (1)篮球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比赛中,能够逐渐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的拼搏精神,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借助篮球训练和比赛,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掌握自我调控情绪的方法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在生活和比赛中,对突发情况做好安全防范以及应变,做到防范在前,并逐步转换到生活中,形成防范能力,减少运动损伤。 |
|||||||
主要内容 |
1.理论部分:(1)介绍篮球运动的特点,起源作用及发展趋势;(2)篮球基本技、战术的动作要求及如何运用;(3)篮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2.实践部分:(1)篮球基本技术;(2)学习篮球基本战术。 |
|||||||
教学要求 | 学习掌握篮球基本技术、战术,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勇敢、拼搏的品质。 | |||||||
课程考核 | 理论考试70%、平时成绩30%。 | |||||||
课程名称 | 田径 | 课程编码 | 026710831 | |||||
实施学期 | 第一、二学期 | 总学时 | 144 | 理论学时 | 8 | 实践学时 | 136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通过田径课的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田径起源与发展。 (2)通过学习掌握田径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本战术,让学生在实战中、教学中能够去适用以及教学。 (3)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战术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实战中去运用。 (3)通过学习熟悉田径运动规则和裁判法,让学生能够在实战中去运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田径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本战术,使学生能够普遍达到基础教学的能力。 (2)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训练方法,教学能力,让学生能够做到基础的教学能力。 (3)通过学习掌握田径比赛规则,使得学生更能了解以及运用。 3.素质目标 (1)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增强体质,增强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根据教学特点安排课内的素质练习,并与课外结合,全面增强体质 (3)让身体素质锻炼能够提升,给其他项目打基础。 |
|||||||
主要内容 | 田径运动概念;田径运动分类;田径运动的产生与发展;田径运动特点;田径运动功能;径赛;跑类项目的原理;跑步项目的动作技术分析及练习方法;接力跑步项目的动作技术分析及练习方法;田赛;跳跃类和投掷项目的技术原理;跳跃类项目的动作技术分析及练习方法;跳高动作技术分析及练习方法;投掷类项目的动作技术及练习方法;田径运动竞赛规则;田径比赛规则;径赛比赛规则;田赛主要规则。 | |||||||
教学要求 | 了解田径运动概念;了解田径运动分类;了解田径运动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田径运动特点;熟悉田径运动功能;熟悉径赛;熟悉跑类项目的原理;掌握跑步项目的动作技术分析及练习方法;掌握接力跑步项目的动作技术分析及练习方法;掌握田赛;掌握跳跃类和投掷项目的技术原理;掌握跳跃类项目的动作技术分析及练习方法;掌高跳过动作技术分析及练习方法;掌握投掷类项目的动作技术及练习方法;熟悉田径运动竞赛规则;熟悉田径比赛规则;熟悉径赛比赛规则;熟悉田赛主要规则; | |||||||
课程考核 | 技术考试70%,平时成绩30%。 | |||||||
课程名称 | 体育管理实践与应用 | 课程编码 | 026710931 | |||||
实施学期 | 第三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36 | 实践学时 | 0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体系:学生应全面了解体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体育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理解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政策环境:学生应熟悉国内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了解国家在体育领域的政策法规,为实践应用提供指导。 学习体育管理实践中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体育竞赛组织、场馆管理、运动员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2.能力目标 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在体育管理实践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体育活动的策划、组织、执行和评估等工作。 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团队项目、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他们在团队中的沟通、协调、分工和合作能力。 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关注体育管理领域的新动态和新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复杂的体育管理环境中灵活应对。 3.素质目标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注重诚信、公正、勤奋等职业素质的培养,同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高沟通、协调与领导能力:在体育管理实践中,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同时培养一定的领导能力,以便更好地管理体育团队和项目。 增强自我管理与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以便在不断变化的体育管理领域中持续学习和进步。 综上所述,体育管理实践与应用课程的知识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能力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素质目标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领导力以及自我管理与学习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体育管理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
|||||||
主要内容 | 1.体育管理基本理论;2.体育产业政策与法规;3.体育组织与管理;4.体育市场营销与策划;5.体育场馆与设施管理;6.运动员与团队管理;7.体育赞助与融资;8.体育风险管理;9.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10.行业前沿与趋势分析 | |||||||
教学要求 | 体育管理实践与应用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学生需要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体育产业的政策环境和市场规律。同时,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课程考核 | 技术考试70%、平时成绩30%。 | |||||||
课程名称 | 跆拳道 | 课程编码 | 026711031 | |||||
实施学期 | 第三、四学期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8 | 实践学时 | 64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是现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是一种主要使用手及脚进行格斗或对抗的运动。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早期是由朝鲜三国时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来的,韩国民间流行的一项技击术。"跆拳道"一词,是1955年由韩国的崔泓熙将军命名。崔泓熙将军早年在留学日本时,学习了日本松涛馆流空手道,并将其与韩国传统武技跆跟、手搏等技术融入到跆拳道中去。总之,现代的跆拳道是结合当代东亚武技之长的韩国发源武术运动之一。跆拳道是经过东亚文化发展的一项韩国武术,以"始于礼,终于礼"的武道精神为基础。其脚法占70%。跆拳道的套路共有25套;另外还有兵器、擒拿、摔锁、对拆自卫术及10余种基本功夫等。 2.能力目标 (1)刺激和开发练习者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 (2)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循环系统机能以及中枢系统的灵活性; (3)克服自身的懒惰、消极、怯懦、畏惧等不良因素; (4)培养坚韧果断,自信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造就健康的身心; (5)有利于发达有力的肌肉; (6)培养活动力,培养应付任何难关的能力; (7)培养方向转换的能力; (8)培养在一定空间使身体迅速的从一个地点移到另一个地点的活动能力; (9)使关节、肌肉及筋更加柔韧有节奏性; (10)发达末梢神经和视觉; (11)培养集中力,取消杂念; (12)学会移动身体的方法和技术。 3.素质目标 (1)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 (3)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4)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
主要内容 |
(1)掌握基本礼仪 (2)掌握手法和腿法及组合腿法。 (3)掌握跆拳道品势:太极、高丽等内容 |
|||||||
教学要求 |
(1)实践教学中区别对待; (2)课堂教学与训练要注意“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重点内容重点讲解和练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其他学生要求有所了解,使其对武术运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3)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4)要注意教学方针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以及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教具提高教学效果。 |
|||||||
课程考核 | 理论考试70%,平时成绩30%。 | |||||||
课程名称 | 运动处方 | 课程编码 | 026711121 | |||||
实施学期 | 第四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32 | 实践学时 | 4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运动处方知识目标是使学习者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制定流程和应用技巧。具体内容包括: (1)理解运动处方的基本概念,认识运动处方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康复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包括个体差异、安全性、有效性等,以便为不同人群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 (3)熟悉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等,确保运动处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是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习者具备制定和实施运动处方的实际操作能力。 (1)能够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需求分析,确定运动处方的目标,如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柔韧性等; (2)能够正确选择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确保运动处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能够制定详细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前后的准备活动、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确保运动处方的实施顺利。 3.素质目标:素质目标是通过运动处方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习者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1)培养学习者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关注个体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提高客户满意度; (2)提高学习者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与个体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并与其他健康专业人士协作,共同为个体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3)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不断探索新的运动方式和技巧,以适应不同个体的需求,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保持与时俱进。 |
|||||||
主要内容 | 1.了解处方对象基本信息;2.医学检查与健康评定;3.明确锻炼目标与方向;4制定合适的运动频率和时间规划;5.强调运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了解运动处方的禁忌事项;6如何评估锻炼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对运动处方进行调整,以确保锻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7.注意事项与提醒(运动前的热身活动、运动后的拉伸放松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执行运动处方)。 | |||||||
教学要求 | 本课程还会涉及运动处方制定的基本原则、各项体适能测试指标的意义及评定方法等内容,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应用技能。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具备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指导处方对象进行科学的运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 |||||||
课程考核 | 技术考试60%、平时成绩40%。 | |||||||
课程名称 |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 | 课程编码 | 026711221 | |||||
实施学期 | 第四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32 | 实践学时 | 4 | |
先修课程 | 田径、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实践课程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社会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本门课程主要帮助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初学者能够了解相关基础概念,掌握这项工作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社会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的相关概念、起源、意义、特征、管理与基本原理的介绍,结合我国体育获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活动的功能; (2)掌握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的运作程序、方法和手段,体育体育活动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3)学会经营体育活动的方式方法; (4)通过大量的案例和评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分析能力。 (5)本课程主要介绍体育活动策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原则与方法,并通过具体体育活动策划的实践锻炼学生的策划与组织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勤奋敬业、吃苦耐劳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 |
|||||||
主要内容 | 1.社会体育活动发展概述;2.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原理;3.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内容;4.社会体育活动常用指导方法;5.不同人群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6.城市社区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7.农村社区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8.职工体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9.方案设计与组织注意事项。 | |||||||
教学要求 | 本课程主要介绍体育活动策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原则与方法,并通过具体体育活动策划的实践锻炼学生的策划与组织能力。执行大纲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分组教学,注重课堂讨论。 | |||||||
课程考核 | 理论考核70%、平时成绩30%。 | |||||||
课程名称 | 体育概论 | 课程编码 | 026711311 | |||||
实施学期 | 第四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36 | 实践学时 | 0 | |
先修课程 | 田径、篮球、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掌握体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科学体系,了解体育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2)理解体育在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体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关系。 (3)熟悉体育领域的基本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对体育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揭示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 (2)具备在体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3)能够进行跨学科的主题学习和研究,将体育理论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体育学科的新领域和新方法。 (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其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他人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能够积极关注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推动体育事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
|||||||
主要内容 |
1.体育的本质、功能、目的和价值等基本理论问题。 2.体育与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3.体育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4.体育领域的基本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
教学要求 |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课程与现实的联系,关注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动态和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考未来。 总之,体育概论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全面、深入地介绍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在体育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
课程考核 | 期末考试60%,平时成绩40%。 | |||||||
包括:《健身指导与管理》《健美操》《羽毛球》《足球》。
表19 《健身指导与管理》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 健身指导与管理 | 课程编码 | 026711421 | |||||
实施学期 | 第三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18 | 实践学时 | 18 | |
先修课程 |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健身行业的起源与发展现状,对于健身的本质、健身人口的概念、判定标准,我国健身发展的前景,存在问题;健身活动的内容、方法和指导方法;社健身参与的概念、形式与影响因素。 (2)了解对于健身发展状况与历程以及存在问题均能有所了解,能够清晰把握的健身指导与管理学科系框架。 (3)了解国大众健身的方法,内容手段,对于休闲体育、终生体育、康复体育、体育社团等知识点的了解与掌握。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掌握健健康评价的基本方法,并能够依据健康评价的结果熟练的为一般人群制定合理的健身计划,及对特殊人群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2)使学生掌握有氧、抗阻以及伸展练习的指导方法,能够熟练的对他人进行指导,具备商业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健身行业以及商业健身俱乐部的运营模式,能具备商业健身俱乐部销售、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2)使学生通过合理的周期训练,塑造健康健美的状态。 |
|||||||
主要内容 | 根据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课程设置上分公共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主要课程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损伤与处方、运动康复技术、健身健美原理与实务、私教销售、体育保健学、健身训练心理分析与应用、时尚健身、器械健身、瑜伽、跆拳道、MFT、有氧团操、私教小工具、拉伸运动、普拉提等身体素质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 | |||||||
教学要求 |
(1)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健身的指导与管理的实用性。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悉运用; (2)坚持密切联系实际,对于课中实际到的高深健身原理,一般不予深究。教学时,尽可能借助体育科研中的一些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基本思想,旨在拓开学生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健身方法的具体应用上; (3)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4)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 |
|||||||
课程考核 | 理论考试60%、平时成绩40%。 | |||||||
课程名称 | 健美操 | 课程编码 | 026711531 | |||||
实施学期 | 第二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4 | 实践学时 | 32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以健康为第一的指导思想,掌握一定的健美操理论知识,了解健美操的锻炼价值。 (2)掌握健美操技术动作对身体姿态塑造的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科学的健美操训练方法与内容,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性、柔韧性和控制能力。 2.能力目标 (1)能运用健美操训练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方法,进行身体各部位力量、柔韧、协调以及耐力的锻炼方法,提高身体的综合素质。 (2)能够运用健美操技术方法,专项提高身体局部的平衡性、协调性、灵敏性和肌肉控制能力及耐久性,使其达到的未来岗位的专项素质要求。 (3)改善和纠正不良体态,保持端正的姿态。 (4)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院队精神,营造良好的团队形象,为未来岗位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做好自身人格的完善与提升。 (5)能展现出自信乐观、朝气蓬勃、活波开朗的个人风采,感染周边的人员使其处在轻松愉快的气场中。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有丰富的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能力、优雅的形体气质,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职业意识。 (2)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作风、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3)强化心灵美与动作美的统一,强化职业意识,注重习惯养成,培养不怕吃苦的精神和探索知识的兴趣。 (4)通过课堂练习,达到航空服务岗位所要求的形态美、体能目标和肢体控制能力,以及自身的抗压能力。 |
|||||||
主要内容 |
1、理论部分:(1)健美操运动概述、锻炼价值及意义;(2)介绍健美操创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健美操规则与裁判法(4)健美操赏析 2、实践部分;(1)基本步伐及基本组合动作;(2)上肢与下肢简单动作练习、基本动作练习;(3)有氧组合套路练习、一级组合套路练习;(4)二级组合套路练习、自编组合套路练习(5)二级街舞啦啦操规定动作,自编组合套路练习 |
|||||||
教学要求 |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独立的在音乐伴奏下完成套路规定动作,动作连贯舒展有力,与音乐协调配合。并能根据教师设置的岗位情景下,以团队为单位,共通创编健美操组合动作,并进行简单的队形变化,形成团队意识。学习掌握健美操的基本套路,举一反三,能够自我编制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操化动作,提高职业所需要的体能要求,和对专业技能技巧的相关强化训练。 | |||||||
课程考核 | 技能考核70%、平时成绩30%。 | |||||||
课程名称 | 羽毛球 | 课程编码 | 026711631 | |||||
实施学期 | 第四学期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4 | 实践学时 | 68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通过羽毛球课的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羽毛球起源与发展,学生了解羽毛球运动的基本常识,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2)通过学习掌握羽毛球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本战术,能够指导以及训练,能够能好全面的发展自身。 (3)通过学习熟悉羽毛球的战术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比赛及指导学生中更好的熟练运用。 (4)通过学习熟悉羽毛球运动规则和裁判法,并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能够懂得羽毛球规则,能够更好的训练以及教学,使得学生教与练当中更好的运用战术。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掌握羽毛球的握拍法,发球法,击球法以及步伐中的基本技术,使学生能够普遍达到基层教学。 (2)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单打战术中发球技术,接发球战术,压后场战术,四方球结合突击战术,双打战术作为介绍内容,充分了解战术性问题,指导以及比赛更好的发挥。 (3)通过学习注重结合教学比赛来培养学生战术意识,让学生更深刻、更透彻的熟悉以及掌握羽毛球项目 3.素质目标 (1)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增强体质,增强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根据教学特点安排课内的素质练习,并与课外结合,全面增强体质。 |
|||||||
主要内容 | 学习握拍法;学习正反手击打高远球;学习正手击打远高球;学习正手网前挑球,勾球技术;学习羽毛球综合步伐;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正手杀球;学习正手接球;网前球技术结合步伐;学习单打规则单打战术与教学视频;学习反手发网前球、双打接发球、平轴档;体能训练的身体素质练习; | |||||||
教学要求 | 掌握学习握拍法;熟悉学习正反手击打高远球;熟悉学习正手击打远高球;掌握学习正手网前挑球,勾球技术;掌握学习羽毛球综合步伐;了解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学习正手杀球;掌握学习正手接球;掌握网前球技术结合步伐;掌握学习单打规则单打战术与教学视频;熟悉学习反手发网前球、双打接发球、平轴档;提高体能训练的身体素质练习; | |||||||
课程考核 | 技术考试70%,平时成绩30%。 | |||||||
课程名称 | 足球 | 课程编码 | 026711731 | |||||
实施学期 | 第三、四学期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4 | 实践学时 | 68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保健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掌握足球的基础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 (2)在练习过程中,全面增强体质,重点提高力量、身体的协调性和奔跑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培养勇猛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 2.能力目标 (1)积极主动地参与足球活动,有计划地将足球活动作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之一,并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具有一定的欣赏足球比赛的能力; (2)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从事以足球作为主要内容的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在足球等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足球运动的学习目标,自觉通过足球运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足球运动中享受运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感觉; (5)在足球运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素质目标 (1)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2)在剧烈对抗的足球比赛中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3)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学校和社区足球等体育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和组织者。 |
|||||||
主要内容 |
1.理论教学: (1)现代足球运动发展(2)我国足球运动及发展(3)足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2.足球实践教学: 基本技术训练:(1)传球(2)停球(3)运球(4)球性练习(5)头顶球(6)假动作(7)抢截球(8)掷界外球(9)守门员技术 基本战术训练:(1)基础战术(2)进攻战术(3)防守战术(4)定位球战术 3.教学比赛:(1)比赛阵型站位(2)应用技战术 |
|||||||
教学要求 | 1.知道对足球课程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识;2.理解对本科目涉及到的概念、技术、战术原理、教学训练和科研之间的各层次关系和内在练习、提示现代足球运动发展至今的社会学、文化学特征、长盛不衰的原因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运用已理解的教学原则、技术、战术原理说明、解释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4.学会在直观模仿、教学运用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足球课程教学、训练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任务,并从技术动作的背景中,通过正误动作对比、分化出错误动作。 | |||||||
课程考核 | 技术考试70%、平时成绩30%。 | |||||||
包括:《体育舞蹈》《排球》《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学》《户外运动》
表23 《体育舞蹈》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 体育舞蹈 | 课程编码 | 026711832 | |||||
实施学期 | 第三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4 | 实践学时 | 32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本课程主要学习拉丁舞中伦巴、恰恰和牛仔舞的最基本的元素(练习)、基本舞步、基本技术、自编套路、铜牌套路,配合音乐增加基本的姿态和形体练习。不仅能够塑造形体、增强体质和提高舞蹈技术以及艺术美的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同时在仪表、气质风度等内在素质方面也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集艺术、娱乐、表演、健身和竞技于一身,既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增进健康,又能愉悦身心 2.能力目标 (1)专项理论知识:(在实践课中随堂进行) ①国际标准交际舞的概念、分类、起源与发展;②拉丁舞的种类、内容、基本技术和音乐节奏、风格及舞步特点;③拉丁舞健身价值、文化内涵及未来发展趋势;④拉丁舞比赛竞赛规则、裁判法和影视欣赏。 (2)身体素质: ①姿态练习、芭蕾基本的手位和脚位、形体训练 ②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及测验(随堂进行) (3)专项技术: ①拉丁舞的基本站立姿势与交手方法 ②伦巴舞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元素、基本舞步、自编套路和铜牌组合套路 ③恰恰舞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元素、基本舞步、自编套路和铜牌组合套路 ④牛仔舞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元素、基本舞步、自编套路和铜牌组合套路 ⑤桑巴舞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舞步 2.素质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
主要内容 | 国际标准交谊舞是现代社会流行的一种国际性的竞技舞蹈,也称体育舞蹈。它是由男女二人或多人在高雅音乐的伴奏下,以优美的艺术舞姿为表现形式的一种体育运动。集艺术性、竞技性、表演性和健身性为一体。共分两大类十个舞种,第一类为摩登舞,包括: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和维也纳华尔兹;第二类为拉丁舞,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每个舞种它的起源、音乐节奏、舞步、风格也各不相同,如拉丁舞中伦巴舞音乐缠绵浪漫,步法婀娜多姿,舞蹈风格柔媚而抒情,是表现爱情的舞蹈,被称为拉丁舞之灵魂;又如桑巴的激情;恰恰的俏皮、活泼;斗牛的强劲;牛仔的逗趣,而摩登舞的风格和拉丁舞不同,摩登舞除探戈外,都起源于欧洲大陆,音乐时而激情昂扬,时而缠绵性感,动作细腻严谨,穿着也十分讲究,体现欧洲国家男士的绅士风度和女士高贵与妩媚,男士身穿燕尾服,白领结;女士身着飘逸、艳丽的长裙表现出她们华贵、高雅、端庄与闺秀之美态。 | |||||||
教学要求 |
1.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切实将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2.理论课旨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提高体育文化素养。通过教学使学生明了体育的科学概念,了解体育锻炼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卫生保健知识,了解传统体育项目的组织竞赛方法等。用以指导自身身体锻炼和提高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的能力。 3.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加强心血管系统的锻炼,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形态机能都有提高和改善,并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4.发展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专门练习,对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都是行之有效的练习。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练习的正确做法及其对健身的作用,并将其恰当的安排在专项教学中去。 5.注重体育课程中对学生的过程教育和管理。科学对待学生身体素质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采用与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技术要求,注意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 6.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书育人,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思想、体育道德作风及意志品质教育。 |
|||||||
课程考核 | 技术考试70%,平时成绩30%。 | |||||||
表24 《排球》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 排球 | 课程编码 | 026711932 | |||||
实施学期 | 第四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4 | 实践学时 | 32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是大学生以排球基本技战术和专项身体素质的练习为主要手段; (2)通过合理、科学的体育教育和锻炼手段,达到增强体制与健康,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生活质量和体育技能与素养的提高; (3)是以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2.能力目标 (1)正确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熟练掌握排球锻炼的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排球运动能力和水平; (2)基本掌握和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3)通过排球运动的练习,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了解和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竞赛规则和裁判法,提高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2)基本掌握以发球、传球、垫球、扣球和拦网为主的基本战术和“中一二”等基本战术,并能在对抗和比赛实战加以运用; (3)发展学生灵敏、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具有严于创新、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品质和精神。 |
|||||||
主要内容 |
1.排球理论知识: (1)排球运动概述; (2)排球运动基本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3)排球运动技战术分析; (4)如何组织排球比赛。 2.排球基本技术: (1)准备姿势与移动;(2)垫球;(3)传球;(4)4.发球;(5)扣球;(6)拦网。 3.排球基本战术: (1)阵容配备“四、二”、“五、一” (2)进攻战术“中一二”、“边一二” (3)防守战术 4.实践与身体素质: (1)教学比赛; (2裁判实习; (3体质健康测试项目; |
|||||||
教学要求 | 从培养学生兴趣角度出发,采用游戏、单项技术练习,组合技术练习和教学比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学会排球运动方法,并了解排球运动竞赛的方法和组织程序,力求增加学生把排球运动作为终身体育锻炼手段的机会。 | |||||||
课程考核 | 技能考核70%、平时成绩30%。 | |||||||
课程名称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 课程编码 | 026712032 | |||||
实施学期 | 第四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4 | 实践学时 | 32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保健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提升基本技战术、自身技能、组织能力。 (2)通过学习制定训练计划、以及项目的种类,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技能。 (3)通过实践学习,使其在实践中能够合理的运用所学技术、技能。 (4)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锻炼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2.能力目标 (1)能够进行基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 (2)能够完成小规模团队活动的策划、进展、总结。 (3)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合理制定特定的训练计划。 3.素质目标 (1)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增强体质,增强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懂得珍惜、学会感恩、学会突破自己和提高自信等等。 |
|||||||
主要内容 |
(1)学习组织能力,完成策划、组团训练。 (2)学习训练计划的设计与完成,使其更好的掌握技术技能。 (3)实践学生,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及专业水平。 |
|||||||
教学要求 |
(1)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目的 (2)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 (3)树立科学的健身方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
|||||||
课程考核 | 技术考试70%,平时成绩30%。 | |||||||
课程名称 | 学校体育学 | 课程编码 | 026712132 | |||||
实施学期 | 第四学期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72 | 实践学时 | 0 | |
先修课程 | 运动解剖、运动生理、田径等专业课程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主要聚焦于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这包括但不限于学校体育的地位、作用、内容、方法,以及中、小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此外,学生还应初步掌握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和安全保障等内容。 2.能力目标 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这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具备设计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并能进行科学、客观的体育评价。同时,课程也注重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致力于树立学生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并培养他们在学校体育教学等方面的创新意识。此外,课程还强调增强学生的体育精神,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掌握跑、跳、投掷等基本体育技能,也是全面提升学生基本身体素质,为体育教学奠定基础的重要一环。 |
|||||||
主要内容 | 涵盖了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体育教学方法与技巧、体育教材与教学设计、学校体育的组织与管理、体育评价以及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与能力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校体育学知识体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 |||||||
教学要求 | 强调通过课堂教学、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环节,使学生能够掌握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及方法。同时,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体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
课程考核 | 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 | |||||||
课程名称 | 户外运动 | 课程编码 | 026712232 | |||||
实施学期 | 第三学期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4 | 实践学时 | 32 | |
先修课程 |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保健学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自然环境举行的带有探险或体验探险的运动项目群。其中包括登山、攀岩、悬崖速降、皮划艇、潜水、帆船、定向运动、等项目,户外运动中多数带有探险性,属于极限和亚极限运动,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拥抱自然,挑战自我。 2.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户外运动的基本方针和技能; (2)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3)掌握常见户外运动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素质目标 (1)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 (3)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4)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
主要内容 |
1.攀岩、速降、野营、野外定向、轮滑、城市定向、溯溪、探险、徒步、登上、钓鱼、小车轮等户外运动项目。 2.定点、定向、定线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3.户外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 |
|||||||
教学要求 |
1.教学中区别对待; 2.教学与训练要注意“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重点内容重点讲解和练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其他学生要求有所了解,使其对武术运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3.学生能力的培养; 4.意教学方针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以及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教具提高教学效果。 |
|||||||
课程考核 | 技术考试70%,平时成绩30%。 | |||||||
主要包括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劳动教育等。在校内外进行等综合实训。劳动教育、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可由学校组织在体育相关企业开展完成。实习实训既是实践性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应严格执行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高等职业学校社会体育专业顶岗实习标准》要求。
表28 实践教学环节进程表
序号 | 实践训练项目 | 学期 | 周数 | 学时 | 主要内容及要求 | 地点 | 考核办法 | 备注 |
1 | 军事训练 | 第一学期 | 2 | 210 | 大学生基本军事技能、技术知识学习 | 校内 | 军事评价 | |
2 | 认知实习 | 第五学期 | 30 |
1.带领学生在校外参观场地 2.要求学生写心得与见闻报告的形式 |
校外 | 学生提交的见闻报告 | ||
3 | 跟岗实习 | 第六学期 | 60 |
1.带领学生在校外参观场地 2.要求学生写心得与见闻报告的形式 |
校外 | 学生提交的见闻报告 | ||
4 | 顶岗实习 | 第六学期 | 24 | 480 |
1.学生到企业单位顶岗实习 2.填写顶岗实习报告册 |
校外 | 企业评价及完成报告册质量 | |
5 | 毕业设计(论文) | 第六学期 | 2 | 60 |
1.学生针对一个大型运动会作一份策划书 2.提交电子档成果和纸质档成果 |
校内 | 提交成果质量评价 | |
6 | 劳动教育 | 第二学期 | 60 | 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劳动 | 校外 | 企业评价及心得 |
(三)第二课堂
根据《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和《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工作要求,按照《贵州工程职业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要求,编制学生第二课堂教育计划。本专业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列入课程教学计划,学生在三年中通过六个模块的第二课堂培养。
1.模块1: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
(1)学分:1.5学分。
(2)项目及内容:学生入党、入团情况,学生参加党校、团校培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经历,参加思想引领类活动、会议全勤的经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军训、主题班会、团日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思政类讲座等。
(3)培养目标:使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拥护、热爱中国共产党,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实施部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2.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1)学分:2学分。
(2)项目及内容: “三下乡”活动、寒暑假生产实践、社会调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支教助残、社区服务、法律援助、公益环保及其他各种公益活动。
(3)培养目标: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深入认识社会、确认适合的职业、为职场过渡做准备,进而增强就业竞争优势。
(4)实施部门: 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3.科技水平与创新创业能力
(1)学分:1.5学分。
(2)项目及内容: 课题研究、创新创业大赛、专业技能竞赛、能力技能(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普通话等级、职业技能等级),科技类、专业类、创新创业类专题讲座,学业或工作受表彰,创新创业类、专业技能类学生社团。
(3)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创造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等,使学生具备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学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4)实施部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4.人文艺术修养
(1)学分:1.5学分。
(2)项目及内容: 各类文体活动、文艺类等级认证、文艺类专题讲座、文艺类学生会/学生社团等。
(3)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的高素质设计艺术人才。
(4)实施部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5.身心素养
(1)学分:2学分。
(2)项目及内容: 体育竞赛活动,体育类技能等级认证,体育运动队(俱乐部)、心理协会、体育类学生社团,心理健康、体育类专题讲座,晨跑(一学年100次及以上)。
(3)培养目标: 具备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能正确认识自我与评价自我;能正确对待挫折,克服自卑感,乐观进取。
(4)实施部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6.社会工作与团队协作能力
(1)学分:1.5学分。
(2)项目及内容: 社会工作(校外助理)受邀表演、学生干部以及积极策划校内活动,参加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学生会、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艺术团、新闻信息中心等),担任学生干部,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等。
(3)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培养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培养服从指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4)实施部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5)实施时间:第1-5学期。
(6)考核评价:按“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进行考核评价。
五、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三年制高职每学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总学时为2650,总学分138,必修学分为123,选修学分为15,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24.38%(由于本专业无公共体育课程,所以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为24.38%,占比稍低)。高职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10.19%。
鼓励将学生取得的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已掌握的有关技术技能,按一定规则折算为学历教育相应学分。
表29 各学期教学活动周安排表
环节 周数 学期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合计周数 | |||
1 | 2 | 3 | 4 | 5 | 6 | ||
军事训练 | 2 | 0 | 0 | 0 | 0 | 0 | 2 |
课程教学 | 16 | 18 | 18 | 18 | 0 | 18 | 74 |
认识实习 | 0 | 0 | 0 | 0 | 2 | 0 | 2 |
劳动教育 | 2 | 2 | 2 | 2 | 0 | 2 | 8 |
岗位实习 | 0 | 0 | 0 | 0 | 24 | 0 | 24 |
学年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合计 | |||
学期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三学期 | 第四学期 | 第五学期 | 第六学期 | |
期学时 | 646 | 506 | 392 | 404 | 630 | 72 | 2650 |
期学分 | 39 | 31 | 21.5 | 22.5 | 3 | 3 | 135 |
教学周 | 18 | 18 | 18 | 18 | 18 | 4 | 108 |
考试门数 | 6 | 4 | 1 | 1 | 0 | 0 | 12 |
周学时 | 35 | 28 | 22 | 22 | 35 | 18 |
课程类别 | 学分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占总学时比例(%) | |
公共基础课程 | 42 | 646 | 514 | 132 | 24.38 | |
专业技能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18 | 324 | 310 | 14 | 12.23 |
专业核心课程 | 28 | 504 | 156 | 348 | 19.02 | |
专业拓展课程 | 12 | 216 | 30 | 186 | 8.15 | |
实践教学课程 | 23 | 690 | 0 | 690 | 26.03 | |
选修课程 | 15 | 270 | 142 | 128 | 10.19 | |
合计 | 137 | 2650 | 1152 | 1498 | 100 | |
理论学时占比: | 43.47 | |||||
实践学时占比: | 56.53 |
六、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1)包括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
(2)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18: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不低于60%,其中专职教师占80%,兼职教师占20%;职称结构:高级职称10%,中级职称30%,初级职称60%;学历结构:研究生学位以上教师占30%。
2.专任教师
(1)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
(2)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3)具有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教育、运动医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
(4)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
(5)3年累计不少于6 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6)教师必须具备“以德施教、扎实功底、方法科学、教学过硬”的水平。
3.专业带头人
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行业、专业发展,能够主动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主要从体育俱乐部、体育行业协会或相关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或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行业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专业教学任务。
5.教师发展规划
(1)应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学历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师职业培养和发展计划。
(2)建立增加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制度保障,加强学界和业界(企业、行业)的联系,探索教师团队灵活发展的模式。
(3)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专业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开拓教师的国际视野。
(4)强化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定期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培训;
(5)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教师通过互帮互助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 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1)校内实训室(基地)基本要求
表32 社会专业实训室配置要求
序号 | 设备台数 | 实训(实作)内容 | 实训室面积 | 主要设备及配置要求 | 备注 |
1 | 5 |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采集、分析,根据分析情况制定运动处方。 | 200㎡ | 投影仪设备、白板、wifi、身高体重计、坐位体前屈、纵跳计、视力测试、肺活量测试仪、垫子 | |
2 | 1 | 体育舞蹈、跆拳道、散打、健身房等多功能室内教学 | 200㎡ | 垫子、镜子、扶手、音响 |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面积(㎡) | 工位数(个) | 实训(实作)内容 | 主要设备 | 备注 |
1 | 健身房 | 400 | 25 | 健身,制定健身方案,每项器材的使用方法,如何恢复放松、合理膳食等。 | 投影仪设备、白板、wifi、跑步机、椭圆仪、固定自行车、坐姿胸推训练器、史密斯机综合训练器、核心综合训练器、壶铃、健身球、健身半球等 |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提供开展进行国民体质监测与评价、运动处方制定、体育活动健身指导,体育赛事活动策划与组织管理活动,实训设备齐全,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和实训规章制度齐全。
4.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其中,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行业政策法规资料、有关职业标准,有关幼儿教育相关、幼儿保育相关的图书等。
3.数字资源配备的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
(五)学习评价
1.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如考查 、考试、顶岗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论文)、社会调查报告、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评定方式。
2.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六)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目标
围绕办学理念、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需要搭建科学合理且相对稳定的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
通过教学运行、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经费、设施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计划修订、实践教学改革、学生日常管理、毕业生质量跟踪、社会和用人单位价等环节进行全方位、分层次、常态化的质量监控与管理,实现以学生为本,以用人单位需求和标准为要,以结果为导向的质量管理目标。
2.质量管理规范
(1)质量管理部门(机构)、制度与机制
①成立专门负责质量监控与管理的部门或机构,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术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②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与管理的规章制度。
③形成日常管理、定点管理和定期管理相结合的质量保障机制(管理机制)。
——日常管理:由学院院长负责对专业教学运行等情况进行日常管理。
——定点管理:由专门的质量管理组织或个人对教学质量控制点进行定点管理;由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组等,个人则有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代表等。
——定期管理:由学院和二级学院组织定期的管理评审、专项评估、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等工作。
(2)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加强对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其主要方式有:
①建立领导听课制度:学院、院系各级领导每学期完成一定的听课任务,以便及时掌握教学一线的信息,把好教学质量关。
②建立专家督导制度:校院两级聘请一些专职教学专家(退休或在职),定期随堂听课或开展其他教学督导工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③建立同行评议制度:教师之间要形成相互学习、交流、竞争、提高的教学氛围,每个教师每学期须完成一定的听课工作量。
④建立学生评教制度:每学期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⑤与业界建立双挂和互动制度:纳入业界对教学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
七、毕业要求
(一)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至少须修满134学分方可毕业,必修学分120学分,选修课学分8学分,素质拓展和职业技能2学分。第二课堂学分4学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为必修)。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作发明、发表论文等,可进行学分替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
表34 学分替换对照表
序号 | 项 目 | 要 求 | 课外学分 | 可替换课程 | |
1 |
社会实 践活动 |
个人被院团委或团省委评为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集体被院团委或团省委评为优秀社会实践队 |
个人1~2 集体每人1~2 |
素质限选课 | |
参加各类社会工作并获表彰 | 1~3 | ||||
2 |
专业技 能竞赛 |
校级 | 一等奖 | 2 | 专业限选课 |
省级 | 一等奖 | 4 | 专业限选课 | ||
二等奖 | 3 | ||||
三等奖 | 2 | ||||
国家级 | 一等奖 | 7 | 专业限选课 | ||
二等奖 | 5 | ||||
三等奖 | 3 | ||||
3 | 论文或千字以上文章 |
在公开刊 物发表 |
每篇 | 1~3 | 专业限选课 |
4 | 创新、发明、创作 | 按情况 | 每项 | 1~3 | 获专利授权的可替换英语、专业限选课学分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各类裁判员)、职业资格证书(各类教练员)、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至少取得一个。
表35 相关证书
类型 | 主要证书名称 | 颁证单位 | 建议获取时间 | 备注 |
普通话证书 | 普通话二乙及以上证书 | 省语委办 | 第一、二学期 | 必考 |
职业资格证书 | 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 | 国家体育总局 | 第五、六学期 | 必考 |
裁判员证书(各类) | 省体育局 | 第一 、二、三、四学期 | 选考 | |
各类教练员证书 | 省体育局 | 第五、六学期 | ||
户外指导员证书 | 省体育局 | 第五、六学期 |
做一份体育赛事活动策划书。内容包含:活动宗旨、目的、活动时间、地点、活动组织机构、活动内容、活动对象、活动规则、报名方式、奖励办法、注意事项等。
(四)顶岗实习报告
认真撰写社会体育系下发的高职毕业生顶岗实习报告册实习日志与实习总结,并按要求在实习单位考核盖章生效。
八、附录
编制执笔人:安国民 王维权
编制参与人:黄开望(企业代表) 吉滔(毕业生代表)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公共基础课课程简介